康熙帝撫了撫沁柔跟前的碎發,臉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昨日見過大格格了。”
沒想到康熙帝提到了將將身逝的大格格。也不知康熙內里是什么心情
沁柔回道“是,見到了”印象深刻,這是她前世今生,唯獨的一次全面接觸了剛剛夭折的小孩兒尸身,她怕是往后,都忘不掉她了。
不過沁柔也清楚,這是第一具,也不會是最后一具往后,每多見一次,她心里的不忍、印象就要淺上一分。
宮里,最不缺的就是死人。
不分年齡老幼、尊卑貴賤。從一開始的燕庶妃,而后是如今的大格格。
大格格是禁忌,沁柔不會提起,她道歉道“抱歉,奴才愚鈍,不懂得父母的心,不能寬慰皇上。”
她未曾經歷過生養之痛,也不懂得父母之心。也不知這份苦楚有多深
沁柔的臉上滿是抱歉。仿佛這是一種天大的錯誤,然而她糾正不了這份錯誤所以她為此感到歉意。
康熙帝沒說話,大格格故去,他心痛嗎自然是心痛的,但也沒那么痛,最痛的時候,當屬去年承瑞夭折的時候。
那是他的頭一個孩子,還是皇長子,在那兩年的時間里,他為他的統治了穩定人心的政治籌碼
但皇帝是真心疼愛他的,這份疼愛,即便后來有皇后誕下了二阿哥,也沒有減弱半分。他想他好
因為知道長子的忌諱,于是他可以去冷落了承瑞的生身母親,就想他的處境不那么艱難。歷史上那么多生母身份卑微的皇長子,都那么茁壯地長大了。
他給他的規劃也是如此
長大、封王、娶妻、生子做一個有實權的王爺,他會命人好好教導他
這是他的長子,享受了獨一份二兒地疼愛
世間多意外,可惜終究還是沒能如帝王的規劃那般,承瑞的年紀永遠停在了三歲。
承瑞的身體不是很好
但皇帝也將這份寵愛,惠及了他的母親。
承瑞夭折的時候,皇帝的心最痛;如今大格格又幼殤,他的心反而沒那么痛了。大概更痛苦地都挺過來了如今反而沒那么痛。
“沁柔,知道嗎前朝后宮,那么多雙眼睛都盯在朕的后宮,都盯著朕的子嗣,”皇帝輕描淡寫地說著話,“你也給朕生幾個阿哥吧”
幼兒容易夭折,多生幾個,存活的概率更大一些。宮里面,有孩子的庶妃,總要更體面一些。
況且,自大清立國以來,歷代帝王越來越短壽,太祖皇帝高壽六十八歲;太宗皇帝享年五十二歲;他皇父幼年登基,初時軍政大權大半握于攝政王多爾袞之手,皇父駕崩之時,不過二十四歲之齡。
他今年也十八歲了,不知壽數幾何,膝下的皇嗣一個接一個的夭折,皇帝雖然不甘愿去死,但他也要防止意外發生。
膝下有皇阿哥的嬪妃,日子會好過很多
而且,江山國祚即便是他有朝一日駕崩了,他也寧愿由自己的血脈承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