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把咱們家飯館裝好,經驗也攢出來了,技術肯定也有了,拉一個裝修隊,現在經濟越來越好,新房的裝修,老房的翻新,活兒肯定越來越多,到時候他們也能多掙點錢,給家里增加收入。”
“我聽你的”何小萍對王重無有不依的,尤其是這種于人有益,于己無害的事情,何小萍更是舉雙手贊成。
王重立馬通知戰友們,有電話的打電話,沒電話的寫信,然后又花了幾天功夫,跟何小萍兩人親手把樓上樓下,里里外外每一處地方都測量了一遍。
又花了一個星期的功夫,徒手把方案和圖紙給鼓搗出來了。
戰友們也陸續趕到燕京,王重先把人帶到自己家住了兩天,把人好好招待了一番,然后就帶著已經到的幾個四處采買材料。
可住了兩天,幾個戰友們就不肯住王重家里了,非要搬到還沒裝修的飯館來,戰友們樸素慣了,有床的話鋪張上被子就能睡,每床直接打地鋪也不嫌棄,還說既解決了住宿問題,還可以替王重看著飯館和剛買的那些材料,一舉兩得。
王重沒拒絕,因為他太了解自己的戰友們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人到的差不多了,裝修正式開始。
頭一個星期,王重請假帶著戰友們干。
之后一個月,王重白天正常上課,但只要一有空,就往飯館跑。
不過王重白天有課的時候,就只能何小萍盯著,好在兩口子早就反反復復的交流過無數次了,再加上王重的方案和設計圖,何小萍的腦子里基本已經有了大致的輪廓。
但戰友們到底是第一次干裝修,雖然已經足夠嚴謹,足夠認真,也足夠努力,但很多活兒還是做得不盡如人意,進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連續折騰了大半年,一直到八一年夏天,飯館才裝修好。
王重讓何小萍先把裝修好的飯館放上一個月通風散氣,之后在開業。
正好,何小萍趁著這段時間,開始找人手。
可開飯館地方好選,服務員收銀員這些也都好找,眼下遍地都是找工作的人,可手藝精湛的大廚卻不好找。
尤其是燕京這種一國之都,各行各業的競爭都非常大,還有很多的國營飯店,真正頂級的師傅,一般都在那里頭。
最后還是蕭穗子,知道了何小萍眼前的困境,試著問了問蕭父和蕭母,沒成想竟然真的有了收獲。
蕭父還真認識一個廚藝精湛的大師傅,以前是在蕭父的老單位食堂里干大廚的,以前還參加過國宴的籌備,去年剛剛下崗,被兒子頂班兒了。
何小萍從蕭穗子那兒知道老師傅的情況后,在蕭穗子的陪同下,兩口子一道提著禮物親自登門,多番相請,開出高價,總算請得老師傅出山。
老師傅就是老師傅,那手藝沒的說,在王重營銷策略的幫助下,何小萍的飯館很快就在西單扎下腳跟,打出了名氣。
而且在經過老師傅的同意之后,把老師傅的招牌也打了出去,眼下燕京城里的私營飯館剛剛興起,何小萍的“好再來”飯館也算是前幾個吃螃蟹的人,生意一下子就火了。
眼瞅著飯館日進斗金,何小萍笑的都快合不攏嘴了。
時間就這么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
轉眼就到了八三年的夏天。
這天,蕭穗子剛剛下課回宿舍,看到宿管阿姨門外的黑板上寫著有自己的電話,趕緊跑到宿管阿姨那兒回了電話。
電話一接通,蕭穗子直接就說“你好,我是蕭穗子。”
“穗子”
話筒里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我是郝淑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