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習慣”王重笑著問道。
“有點”其實主要還是震驚于王重的年紀,不然何至于此。
“家里條件簡陋,只有些粗茶,文先生不要嫌棄。”王重笑著給文清華倒了杯茶。
文清華來的也是巧,家里就王重一個人在。
“文先生氣質不俗,不知在何處高就”
“不敢稱高就,現于金陵師范擔任講師,有幸拜讀先生作品,驚為天人,故冒昧前來拜訪”
“好了好了,你我都是年輕人,就別搞那些文縐縐的話了”
“來者是客,幾篇拙作,能得文老師看重,是我的榮幸。”
王重的隨和讓文清華頗有些意外“先生謙虛了”
王重道“你年歲比我長,叫先生不合適”
“學無先后,達者為先先生在文學創作上的功力,遠非我所能比”文清華這話說的真心實意。
文清華的突然到來,倒是讓王重有些意外,而且方式更讓王重意外。
那日閑聊了半個小時左右,文清華就起身告辭,可打那以后,文清華便時常前來登門拜訪。
每回過來,還總帶著禮物,當然都不是什么貴重的東西,王重也不好讓人空手而歸,就把出版社寄給自己的幾套珍藏版的初稿送給了文清華。
一開二去的,兩人便漸漸熟悉起來,變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王重看著年輕,卻有著三個副本世界的積累和見聞,古今中外的書幾乎看了不是多少,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也都一一走過。
越是接觸,文清華就越是覺得,王重淵博的學識,廣闊的見聞,就如江河湖海一般,浩瀚無垠。
文清華雖然好奇,但卻從沒問過王重,為何這般年紀,卻有著遠超這個年齡的淵博知識。
“怎么了”江蘇路,一處裝修頗為奢華講究的小洋樓里,餐桌上,一個瞧著三十余歲,容貌絕美,帶著金絲眼鏡,挽著頭發的女人看著面前文清華,不由得皺起眉頭問道。
“沒什么,想起一個朋友”文清華迎著姐姐的目光,微笑著道。
“朋友什么朋友”文清雪問道。
“舅舅,什么朋友”坐在文清華旁邊的文居岸也好奇的看著自家舅舅。
從吃飯之前到現在,往日里對什么事情都淡然處之的舅舅都接連走了三四次神了,文居岸又怎么會不好奇呢。
“一個奇人,一個全國著名的作家朋友”
“就是你上次提過的那個作家青山寫河西走廊的那位”
王重的河西走廊,靈感來自于現實中看過的一部紀錄片,結合了王重在西北戈壁灘上數十年的生活經歷,以及所見所聞寫成的一部書,由多個小故事組成,涉及黃河上游的多個地區,個中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風貌,美食特產,引人入勝。
“就是青山先生”
文清華道“青山先生也是南京人,家住在鼓樓那一片,不僅學識淵博,文采斐然,就連醫術也頗為精湛,上次我睡覺不小心落了枕,疼了幾天都沒好,只叫青山先生瞧了瞧,竟然直接就痊愈了。”
“哦我們南京城里還有這般奇人”文清雪雖然有些意外,但卻沒怎么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