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上的照片在不斷地切換,這場沒有提前準備的演示,在王所長的發揮下,已經算是進行得非常順利了。
會議室內的燈光照在光滑的桌面上,幾位穿著正裝的中年人坐得十分板正,他們并沒有什么表示,只是靜靜地看著臺上,就好像他們之前說的一樣,只是過來監督的。
不過王所長倒是時不時地向那幾人瞥去,似乎是非常在意那幾人的看法。
大屏幕上的照片繼續切換,最終停在一張深淵入侵后九十周年的入口俯瞰圖上,此時,那如同鏡面般的淵鐵層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類設施。
“雖然深淵已經關閉了,但我們對于深淵和淵鐵的研究并沒有停止,在深淵入侵九十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深淵關閉十周年紀念日之際,我們依然在監視著淵鐵層的動態,關注著深淵的影響……”
“這十年間,淵鐵層仍在以一個平滑的速度增厚,加固著對于深淵的封印,在這十年中,我們一直在探討這些淵鐵的來歷,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可能的猜想。”
“但這些猜想都無法解釋一個點:為什么淵鐵對人類充滿了善意?”
“這種封印,更像是一種保護……淵鐵在保護人類不受深淵的侵害,讓人類從深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將地表與深淵隔開,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手段,卻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更何況,淵鐵還阻斷了深淵的影響,讓遺物和深淵生物不再出現,在我們看來,這種隔斷是非常成功的。”
“為了驗證淵鐵的來歷,我們對樣本進行了多項‘人性實驗’。”
“我們以淵鐵樣本作為傳遞介質,在一端向其輸入震動信號,另一端則擺放了一臺抹殺裝置,如果震動信號能夠傳遞過去,抹殺裝置就會將早已準備好的小白鼠殺死。”
“而淵鐵樣本的選擇讓我們很驚訝,它選擇了不傳遞震動信號。”
“它拯救了抹殺裝置內的小白鼠……”
“為了更好地了解淵鐵所表現出的‘人性’,我們對實驗進行了升級,依舊用該樣品傳遞震動信息,但是另一邊的抹殺裝置換成了盲盒,以樣品的‘視角’,它并不知道盲盒內裝的是什么。”
“但實驗的結果還是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淵鐵樣本的選擇依然是不傳遞震動信號,它好像知道盲盒中有什么,知道如果信號傳遞成功會導致什么結果,它似乎具備某種‘預知性’。”
“為了驗證這種特性,我們將盲盒內抹殺裝置的觸發機制替換成了:如果沒有接收到震動信號,就會殺死小白鼠。”
“我們再一次對樣品進行了實驗,這一次,樣品毫不猶豫地將震動信號傳遞了過去。”
“它再一次拯救了小白鼠,當抹殺裝置接收到樣本傳遞過來的震動信號后,停止了抹殺進程。”
“淵鐵真的具有某種預知性!”
“它明顯知道盲盒中有什么,盡管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它。”
“我們后面又進行了幾次實驗,將抹殺裝置放到地球另一邊、埋在幾千米的地下、用航天器發射到太空……不管我們將抹殺裝置放在哪里,只要淵鐵樣本作為傳遞信號的介質,它都會選擇救下小白鼠。”
“它不會被我們設置的陷阱迷惑,不會被虛假的信號源和裝置觸發機制欺騙,它的預知性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哪種方式能救下小白鼠,它就會選擇哪種方式。”
“我們后面又改變了裝置的觸發機制:不管有沒有接到信號,都會直接處死小白鼠。”
“再次進行實驗的時候,面對這種絕對失敗的情況,樣本就不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