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許不該這么著急。”
“再等等吧,我去搜集些資料,至少我們現在知道,制造唯一是可能的”
“穿梭世界的速度可以放緩。”
“我想更了解深淵的本質,這也許對我們找到深淵之外的世界有所幫助,我們所到達的每一個世界,遇到的每一個人,對深淵都有不同的見解,這些都是很珍貴的知識,我該靜下心來,聽聽那些不同的聲音了……”
路由其對馬丁闡述了自己的想法,馬丁也表示了贊同。
“無論你做出什么決定,我都會支持你的。”
“謝謝。”
……
他們的世界穿梭之旅,一向是非常注重“效率”的。
他們沒時間去領略不同世界的風光,也沒時間去認識每一個遇到的人。
匆匆到達,又匆匆離開。
路由其和馬丁都很清楚自己的任務,尋找容器,同時幫助所到達的世界與深淵戰斗。
一開始,他們還會對到達的世界產生感情,會因為和那些幫助過它們的人分離而感到不舍。
但漸漸地,在經歷的世界越來越多后,他們逐漸開始麻木,每個世界的斗爭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世界面臨的危機似乎都不盡相同。
他們像是例行公事一般成為“救世主”,又在世界即將到達盡頭之前事了拂衣去。
“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與他們無關。
在趕路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失去了對世界的感知。
也正是因為這樣,路由其才建議放慢速度,好好地感受一下這些相似卻又不同的世界。
雖然撲克牌都是一樣的,但摸上去的質感、印刷的紋理、拿上手的重量……總會有些許不同。
人類對于深淵的認知,是永遠不會“完整”的。
每個人都只能窺探到深淵的一角,就像是盲人摸象一樣,摸到象身的人覺得那是一堵墻,摸到象尾的人覺得那是一根鞭子,即使是對深淵了解很深的路由其,也無法肯定自己的認知一定正確。
放慢腳步之后,他便可以從其他“盲人”那聽到對于“大象”的看法,以補充自己的認知。
“深淵是一只只會吞噬的巨獸。”
“深淵是混沌擴散的苗床。”
“深淵是另一種更高級的生態形式。”
“深淵是清除污穢的免疫系統。”
“深淵是來自人類思想的虛構幻境。”
“深淵是高等文明用于篩選的工具。”
“深淵是一種毀滅生命的武器。”
“深淵是凝聚外神目光的惡意。”
“深淵是觀察者腦中激蕩的電流。”
“深淵是擴散的世界癌細胞。”
“……”
印刷在撲克上的圖案,當沒人去賦予它們任何“認知”的時候,它們本身并不存在任何意義,就僅僅只是“圖案”。
深淵也一樣,需要人們賦予其認知。
認知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永遠也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層次的不同。
層次也沒有高低,在嵌套了一層又一層的新建認知之后,也許又會回到最開始的那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