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國有種斯潘塞步槍,知道嗎”喬治希望伊戈爾能舉一反三。
“斯賓塞”伊戈爾不僅能舉一反三,還能糾正喬治的錯誤呢。
斯賓塞步槍不僅清帝國有,西伯利亞艦隊的軍械所居然也有,卡爾波夫很快就拿過來一支。
“研究下他的供彈裝置,就用這種獵槍子彈,看看能否做一支彈倉式獵槍。”喬治有想法。
“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呢”伊戈爾需要了解喬治的需求,然后才能針對需求進行設計。
“塹壕戰、巷戰、或者是遭遇戰,都能用得上。”喬治知道霰彈槍的作用有多大。
19世紀的戰爭,一旦近距離接觸,爆發白刃戰的幾率極大,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俄羅斯的軍隊還是灰色牲口,那么白刃戰也無所謂。
喬治希望走精兵路線,至少以后海參崴的軍隊是精兵,讓這樣的部隊去和敵人打白刃戰,喬治不提倡。
不是說不能打,而是白刃戰的交換比太高,基本上一個換一個,海參崴就這點人,喬治死不起。
那就用更優勢的武器裝備欺負人。
話說連霰彈槍都有了,手槍是不是也應該更新下呢。
喬治實在無法忍受傻大粗黑的3號手槍,明明可以做的更小,更便于攜帶,即便射程和威力小一些也無所謂。
3號手槍使用的也是黑火藥子彈,無煙火藥普及后,3號也即將面臨淘汰,這是個好機會,喬治沒理由放過。
3號是美國史密斯維森為俄羅斯帝國特別研制的,俄羅斯只采購了44萬支,然后就自己組織生產。
為此,圖拉還在和史密斯維森打官司。
喬治如果能對3號進行改進,俄羅斯就不必再去外國采購新式武器,這同樣是喬治對帝國的貢獻。
“我們的彈倉式步槍沒選上嗎”伊戈爾驚訝。
俄羅斯的產能有限,目前只有近衛軍才開始更換武器,海參崴這邊連波丹步槍還沒有用上呢。
這也不奇怪。
西伯利亞艦隊是海軍,更換武器的順序,本來就排在陸軍之后。
“并不是全面換裝,只是部分裝備。”喬治對裝備的理解,跟絕大部分俄羅斯人都不一樣。
在喬治看來,部隊是否需要更換裝備,更換什么樣的裝備,應該是以需求為導向,只要有需要,就應該更換。
俄羅斯軍方的態度是,只要能用就行。
這一點在無煙火藥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彼得堡科學院研發出穩定的無煙火藥后,整整一年半,俄羅斯沒有任何動作,甚至都沒有進行和無煙火藥相關的研發,白白浪費了難得的窗口期。
直到法國人也研發出穩定的無煙火藥之后,俄羅斯才不得不進行換裝。
可換裝的速度又奇慢無比,這又已經一年過去了,連近衛軍都沒有全部換裝新式步槍。
都不說近衛軍。
橡團還有一個營用的是伯丹步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