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想要的,比運河公司想給的更多。
埃及政府不僅要運河公司補足欠款,而且要對修建運河時死亡的12萬人進行賠償。
這12萬人不僅有餓死的,有病死的,有累死的,還有被運河公司殺死,以及渴死的。
前幾種死法都可以理解。
渴死是怎么回事?
難道運河公司連水都不給喝?
以前埃及沒能力,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現在既然有人撐腰,那肯定要新賬舊賬一塊算。
運河公司和埃及政府在國聯對薄公堂的時候,國聯軍隊正式進駐運河區。
國聯軍隊的成分很復雜,總兵力雖然不到1萬人,所有成員國都有參與。
出兵多的如俄、英、法,每個國家的兵力有大約2500人左右。
出兵少的如埃及,只有不到50人。
50個人分給國聯,連向導都不夠。
國聯軍隊乘坐的船只,在抵達運河口的時候,遭到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攔截。
“沖!直接沖過去!”
俄羅斯指揮官尤里·庫斯亞佐夫少將不屑一顧。
“不行,那將引發和地中海艦隊的沖突。”
法軍指揮官布拉德利少將堅決反對,他不想惹事上身。
“你的意見?”
庫斯亞佐夫詢問亨利少將的意見。
國聯軍隊的主要指揮官就是這三人,分別來自俄羅斯、法國、英國。
“我們的任務是進駐運河區,當任務出現無法控制的因素時,我們應該——”
亨利的長篇大論剛開頭,就被庫斯亞佐夫打斷。
“行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庫斯亞佐夫不再廢話,搭乘250名俄羅斯士兵的“奧利”號商船突然加速,向地中海艦隊嚴陣以待的驅逐艦沖過去。
“敵艦正在接近,請求開火——”
“巴克利”號驅逐艦艦長第一時間向驅逐艦分隊旗艦報告。
地中海艦隊出發的時候,曾針對國聯部隊的反應,制定了不同的應對方案,驅逐艦分隊得到的授權是,可以阻攔,情況嚴重時可以以擠靠等方式,迫使國聯艦隊改變航向,但不得開火。
一旦開火,情況就有可能失去控制。
英國人考慮了所有可能性,唯一沒有考慮的,是艦隊遭到國聯船只撞擊時該怎么辦。
國聯部隊乘坐的是民用船只,真撞回去的話,受損更大的肯定是商船。
如果只是經濟損失無所謂,大不了賠錢。
如果造成國聯部隊官兵傷亡,尤其是俄羅斯人死亡,那俄羅斯的反應同樣是不可預測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