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其實也意難平,世界大戰改變了太多事。
“你說的是哪個尼基?”
興登堡絕逼是故意的,這老家伙根本不是來聯絡感情的,而是來找茬的。
喬治剛想反擊,瓦西里閃亮登場。
18年生人的興登堡已經小八十了,喬治要是火力全開,怕興登堡一時激動噶過去,不好意思說的太過分,畢竟上門是客。
瓦西里頂著軍神傳人的名頭,又是現任蘇沃洛夫公爵,對線興登堡毫不遜色。
“如果當時我和喬治在北線,你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假設北線俄軍不主動進攻,只采取守勢,而是全力攻擊奧匈帝國,你能怎么辦?把康拉德叫過來,問問他能頂得住幾天!”
“埃里希(魯登道夫)是誰,不認識。”
瓦西里加入后,興登堡再想倚老賣老就不好使了。
喬治也沒有冷落威廉,向老皇帝表示問候。
威廉不像興登堡那樣不分輕重,主動向喬治請教,德國應該如何盡快擺脫目前的不利局面。
“重振工業并不難,關鍵是如何重塑德國人的信心。”
喬治的話在威廉這里,難免就有點凡爾賽。
重振工業難不難的吧,得看對象是誰。
俄羅斯的實力之所以能恢復這么快,是因為阿穆爾還有一套幾近完整的工業體系,俄歐地區又已經徹底打爛,將舊勢力的阻礙降低到最低,所以才能在短短幾年內重回巔峰。
德國現在內憂外患,想重振工業,并不像喬治說的那么輕松。
至于德國人的信心,這在威廉看來反而不是主要問題。
只能說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也就不同。
“俄羅斯的經驗并不適用于德意志,要解決你們的問題,還是要從實際出發。”
喬治話說一半,懂的都懂。
威廉要是榆木疙瘩不開竅,喬治就算手把手的教,威廉抄作業也抄不明白。
威廉要是能實事求是,德國現在的很多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戰火并沒有燒到德國本土,德國的工業基礎和人才儲備并沒有遭到系統性破壞。
雖然在世界大戰結束后,德國限于《凡爾賽合約》的規定將一部分工廠遷往國外,人才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流失。
大部分德國人對德國依然是有感情的,德國的權力,尤其是軍權,依然掌控在容克貴族手中。
這就是威廉最大的本錢。
如果威廉夠英明神武,復辟也不是沒有可能。
正和瓦西里唇槍舌劍的興登堡突然插一嘴:“奧匈帝國已經不復存在,德意志和俄羅斯之間的根本矛盾已經消失,我們應該面向未來,開啟一個新時代。”
喬治必須給興登堡點個贊,姜還是老的辣。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