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自己也不可避免的,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彼得說的沒錯,打贏了這一仗,基本上奠定了漢志戰爭的基礎,半島一統在望。
擊敗內志王國之后,喬治也要考慮接下來的問題。
漢志王國是在英國的支持下成立的,侯賽因既然敢造大英帝國的反,難道會心甘情愿淪為俄羅斯的附庸?
不可能的。
為了控制漢志王國,喬治說不得也要往阿拉伯半島摻沙子。
“接下來我們應該幫助侯賽因繼續發動進攻。”
瓦西里希望侯賽因再接再厲。
英國在阿拉伯半島扶植的國家除了內志和漢志,還包括伊克拉王國。
伊克拉旁邊還有受法國扶植建立的敘亞利,這倆都是英法在阿拉伯半島的釘子。
俄羅斯如果想徹底拔除英法在阿拉伯半島的勢力,這倆也得死。
“不行的,維持現在的局面,對我們都有好處。”
彼得擔心會遭到英國和法國的反噬。
英國好說,世界大戰結束后已經馬放南山,就算想干涉,也有心無力。
法國在北非的里夫戰爭已經進入尾聲,阿布德·克里姆領導的叛軍被貝當率領的35萬法軍團團圍困,法軍如果從北非抽身,并非沒有一戰之力。
里夫戰爭是被西班牙和法國聯合絞殺的,為消滅阿布德·克里姆領導的3萬起義軍,西班牙動用了15萬人,法國動用了35萬。
西拔牙自從無敵艦隊覆滅后一蹶不振,現在已經淪為二流國家。
剛剛打贏了世界大戰的法軍,為消滅叛軍居然出動了35萬人,實在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給我3萬人,我能把英國人和法國人徹底趕走。”
瓦西里信心爆棚,英國和法國之所以能建立殖民帝國純屬僥幸。
英國人在南非打總人口只有44萬人的布爾人,前后一共出動45萬遠征軍。
法國在北非平叛動用35萬人,指揮官還是在世界大戰期間大放異彩的貝當,由此可見,貝當的實力也就那么回事兒。
這也不奇怪,世界大戰期間最著名的英法將領分別是黑格和霞飛,這倆一個是屠夫,一個是瞌睡蟲。
喬治肯定不會出兵阿拉伯,俄羅斯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經濟,并不是對外擴張。
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打破英法確立的殖民體系,只能以輸出為主,除非萬不得已,俄羅斯絕不親自下場。
俄羅斯現在的發展勢頭,也確實是讓喬治刮目相看。
就在剛剛,阿穆爾軍區試射了第一枚火箭,雖然射程僅有20公里,這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除火箭之外,阿穆爾電氣公司的研究員弗拉基米爾·科斯馬·茲沃雷金還發明了可供電視攝像使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這代表著電視,即將成為家用電器,走進千家萬戶。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