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法軍確實是世界第一,而且是陸軍和海軍都天下無敵,以至于歐洲要組建反法聯盟,才能和法國對抗。
拿破侖時代是法國陸軍最后的輝煌,此后法軍每況愈下,普法戰爭后,法國陸軍在歐洲的地位,正式被德軍取代。
世界大戰結束后,雖然法軍再次喊出“世界第一”,可這一次連法國人自己都不再相信了。
單純從裝甲戰車的數量上,法國確實是世界第一,在世界大戰期間,僅雷諾ft-17坦克,法國就生產了近3200輛。
ft-17的戰斗全重僅為7噸,裝甲防護幾乎為零,僅能抵御輕型武器和彈片攻擊,俄羅斯裝備的37毫米戰防炮,可以輕易將ft-17擊穿。
法國還有一種重型戰車叫f-2c,這種戰車的重量達到驚人的70噸,可惜數量太少,只有10輛。
俄羅斯參演的22型裝甲戰車,戰斗全重僅為32噸,火炮口徑75毫米,雖然只使用了一臺發動機,最快速度卻達到驚人的30公里每小時。
ft-17的最快速度只有11公里每小時。
f-2c使用兩臺功率為250馬力的汽油發動機,最快速度同樣只有12公里每小時。
22型使用的是柴油發動機。
戴高樂對俄羅斯的22型裝甲戰車非常感興趣,遺憾的是,戴高樂卻沒有得到近距離接觸22型裝甲戰車的機會,這讓戴高樂心癢難耐。
俄羅斯對于性能的追求,也讓戴高樂迷惑不解。
時下歐洲對于裝甲戰車的使用,還停留在配合步兵作戰階段。
在這個基礎上,30公里每小時根本沒有意義,正常人一般跑步速度為每小時10公里,士兵在作戰的時候還要攜帶武器裝備,速度只會更慢。
所以時下英法兩國的裝甲戰車,最快速度都不超過15公里每小時。
法國的f-2c為翻越戰壕,長度達到驚人的10米,需要12個人才能操作。
俄羅斯的22型只有5名乘員,長度只有6米,這會導致22型戰車在面對稍微寬一些的戰壕時束手無策。
戴高樂并沒有提出這個問題。
連他都能注意到這個缺陷,俄羅斯人沒理由想不到。
阿德里安對于22型戰車同樣非常關注。
阿德里安在阿穆爾陸軍學院交流的時候,已經接觸過22型裝甲戰車。
和那時的裝甲戰車相比,現在的22型又有改進,在動力和火力上,以及防護力上均有提升。
“傾斜裝甲可以有效提高戰車的防護力,阿穆爾軍工集團正在研究新式穿甲彈,歐洲現有的戰車,都可以被22型輕易擊穿。”
隆美爾很難過,和技術相比,俄羅斯的自信,更讓隆美爾無力。
各國對于尖端軍事裝備的態度都是嚴密封鎖,尤其是對于對手來說,嚴防死守。
俄羅斯對隆美爾他們這些交流的德軍軍官幾乎沒有任何隱瞞,可以將這種態度解讀為俄羅斯的坦誠,也可以解讀為輕視。
這意思就是擺明了讓你抄作業,不怕你不抄,就怕你抄都抄不明白。
“有喬治·西門子的消息嗎?”
古德里安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尖端。
裝甲戰車這東西,本質上跟戰列艦一樣,想造都能造,關鍵還是性能和規模。
俄羅斯一直在研發新技術,不停地對裝甲戰車進行改進,其他國家如果不跟上,技術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即便技術上不存在差距,俄羅斯也可以憑借雄厚的工業能力,從規模上將對手徹底擊敗。
法國的f-2c之所以就10輛,原因是既缺少原材料,又缺少合格的技術工人。
世界大戰結束后,和平降臨,法國已經失去繼續對f-2c改進的動力,后續訂單也全部取消。
法國人原本訂購了300輛,后來將訂單縮減到180輛,再后來又減少到80輛,最終只交付了10輛。
“沒有——”
隆美爾更難過了,俄羅斯對他們這些交流軍官,也不是完全不設防。
或許只有加入俄羅斯國籍,并且順利通過考核期,才能真正接觸到俄羅斯的核心機密。
“你們這一期,現在還剩多少人?”
古德里安內心同樣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