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也同樣用不起。
英國可是日不落,跟西班牙那種昨日黃花不同。
西班牙要裝備火箭炮,從俄羅斯買幾門裝裝樣子就行了。
英軍要裝備,僅靠采購肯定不現實,必須自己制造,盡可能降低成本。
英國政府財政本來就拆東墻補西墻,不會投入資金新建工廠。
英國的軍火商更不會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投資建廠,賣軍火又不是做慈善。
就算英國政府現在下訂單,考慮到英國的效率,軍方要裝備火箭炮,至少要等到兩年以后。
尤里耶夫大公國的火箭炮量大管飽,不僅可以提供貸款,而且連炮兵都可以提供,椰城的職業介紹所,大量經驗豐富的世界大戰退伍老兵排隊等待雇傭。
指揮前線西奧軍隊作戰的是安迪·博斯威爾,他的搭檔還是季米羅夫。
對于裝甲部隊和火箭炮的使用,季米羅夫比博斯威爾更有心得,所以雖然名義上是以博斯威爾為主,攻擊計劃是由季米羅夫制定的。
季米羅夫的計劃很復雜,對空軍和裝甲部隊,以及炮兵之間的配合提出嚴格要求。
這讓博斯威爾懷疑,各兵種之間的配合,能不能達到季米羅夫的要求。
“這種作戰模式已經在羅夫諾演習中得到驗證,我們只需在某個點形成突破,就可以擊潰印度人的整條防線。”
季米羅夫很有自信,他參加了去年的羅夫諾演習,并因表現優秀獲得了喬治的親自接見。
“如果印度人沒有崩潰,我們就有被包圍的可能。”
博斯威爾眉頭緊皺,西奧軍隊最大的隱患還是兵力不足。
“我倒希望印度人不要那么早崩潰,成建制的擊潰印度人,比漫山遍野抓俘虜容易多了。”
季米羅夫的話,讓博斯威爾大笑起來。
博斯威爾在世界大戰期間,也曾和英印部隊配合作戰。
怎么說呢。
博斯威爾認為即便把印度的狗和牛組織起來,也不會比英印部隊表現得更差。
別聽印度人平時咋咋呼呼,英國第一老子第二。
到了戰場上只要槍一響,印度士兵不一哄而散就算表現出色。
所以仗打到最后,印度軍隊只能承擔后勤任務,搬搬東西挖個溝什么的。
事實比季米羅夫判斷的更過分,當西奧軍隊的裝甲戰車沖上印軍陣地,印軍居然沒有逃走,而是留在原地舉手投降,毫無抵抗意志。
博斯威爾很好奇。
“長官命令我們堅守陣地,我們必須執行長官的命令——”
一名印度俘虜的答案,讓博斯威爾心情極度復雜。
堅守陣地了嗎?
堅守了,真沒逃。
至于效果嗎——
只能說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