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柯林斯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也不想完全依賴俄羅斯,除非——”
老卡爾欲言又止。柯林斯心領神會。
想讓德國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除非有另一個國家取代俄羅斯,推動德國經濟持續發展。
在美國國內,關于對德國的援助也有爭議。
美國一直在“門羅主義”和“自由貿易”之間左右搖擺,哪個對美國最有利,美國就喊哪個,突出一個靈活。
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美國在巴黎和會中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門羅主義重新抬頭,自由貿易偃旗息鼓。
這兩年隨著美國經濟的恢復,自由貿易再次占據上風,包括特拉華汽車集團在內的美國大企業,要求美國政府以更大的力度,幫助美國企業打開歐洲市場。
柯立芝的任期將于明年結束,小柯立芝憑借特拉華汽車集團的支持,去年順利當選為特拉華州參議員,成為柯立芝家族的后起之秀。
美國每個州只有兩位參議員,到了這個級別,已經算是順利進入美國權力中樞。
柯立芝的第一個提案是,以出口退稅等方式,增強美國商品在歐洲的競爭力,刺激出口。
這個提案的傾向性很明顯,如果順利通過,特拉華汽車集團就能以更低的價格向歐洲出口他們的圣甲蟲系列。
小約翰很好奇,沒聽說多爾戈魯科夫家族跟尤里耶夫家族鬧掰啊,這是要搞哪樣
多爾戈魯科夫跟尤里耶夫這么多年一直在歐洲展開激烈競爭,但兩家很有默契的不打價格戰,各憑本事瓜分歐洲市場。
這種事情在美國很常見,比如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其美國分支和英國分支早就已經沒有關系了,財務獨立運作。
至于私下里有沒有關系,誰都不好說。
“我們前年新建的兩個汽車工廠,今年就將投產,銷售壓力非常大。”
約瑟夫直言不諱,這都是公開的消息,沒什么可隱瞞的。
美國地廣人稀,對汽車的需求非常大,美國汽車也很發達,在歐洲唯一的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車企。
歐洲市場說小不小,說大不大,俄羅斯車企多賣一輛汽車,美國車企就少一份利潤,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我們的石油也在歐洲面對俄羅斯石油的激烈競爭,壓力也很大——”
小約翰同病相憐,汽車和石油高度相關,俄羅斯同樣在成本上有巨大優勢。
美國的石油要用船拉到歐洲。
俄羅斯的石油通過管道抵達德國和法國,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洛克菲勒這幾年一直想從波斯打開突破口,開采波斯當地的石油,在波斯建設煉油廠,就近向歐洲銷售石油產品。
由于俄波石油公司的阻撓,洛克菲勒一直沒能如愿。
幾年前,小約翰曾提議聯手多爾戈魯科夫開發波斯石油,被約瑟夫婉拒。
小約翰能理解,當時的約瑟夫不愿意和俄羅斯翻臉。
現在的情況和當時又有不同,如果多爾戈魯科夫愿意和小約翰聯手,成功的幾率非常大。
俄羅斯也是不當人,拿到波斯石油的開采權卻沒有后續動作,明明已經探明多處油田,卻沒有進行開發,還是依靠英波石油公司以前的油田和煉油廠半死不活。
波斯人對此雖然不滿,但卻無可奈何。
“如果我們要打破和俄羅斯相關企業之間的默契,后果很難預料。”
約瑟夫很為難,不想涉足石油行業。
“多爾戈魯科夫和尤蘇波夫有什么關系嗎”
小約翰希望約瑟夫勇敢點,即便不和俄羅斯的多爾戈魯科夫做切割,最起碼話語權總要爭一爭的。
“多爾戈魯科夫同樣是俄波石油公司的股東。”
約瑟夫感嘆,牽一發而動全身。
隨著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俄羅斯各大家族之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了,應該用利益共同體來形容更合適。
約瑟夫只想在規則的范圍內競爭,并不想越過底線。
“約瑟夫,你首先是一個美國人,然后才是多爾戈魯科夫家族的成員。”
小約翰真不是挑撥,俄羅斯人還是太誠實,對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理解的還是不夠深刻。
多爾戈魯科夫之所以開拓美國市場,目的同樣是狡兔三窟,如果不是喬治在世界大戰中力挽狂瀾,說不定連喬治都要流亡美國。
大家族內部的競爭就像養蠱,都在一個罐子里,只有最強壯的那一個,才能帶領家族繼續前進。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