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自己的報紙,在英國的銷量遠不如《陽光晨報》,影響力更是望塵莫及。
麥克唐納對懂事的《陽光晨報》大喜過望,不僅欣然接受《陽光晨報》的采訪,而且寧愿不要稿費,也要成為《陽光晨報》的職業撰稿人,這一對簡直是天作之合。
所以保守黨內閣如果要禁止《陽光晨報》在英國發售,麥克唐納會第一個跳出來堅決反對。
不過鮑德溫也不用失望,如果保守黨下臺,工黨上臺,《陽光晨報》同樣會主動向保守黨靠攏。
《泰晤士報》的老板約翰阿斯特和主編喬治道森,同樣對《陽光晨報》的崛起無可奈何。
《陽光晨報》可以不賺錢,《泰晤士報》是要賺錢的。
21世紀有個特殊群體叫無敵。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商業行為同樣是無敵的。
就在這個月,《陽光晨報》在英國的發行量已經和《泰晤士報》持平。
“我們該如何和這個怪物競爭”
阿斯特一籌莫展,《陽光晨報》相對于《泰晤士報》來說就是降維打擊,完全無法抵抗。
“除非我們能讓唐寧街出手——”
道森以毒攻毒。
既然通過正常途徑無法和《陽光晨報》競爭,那就需要從另一個層面,對《陽光晨報》降維打擊。
“唐寧街!呵——”
阿斯特對保守黨內閣不抱任何希望。
鮑德溫要是有封禁《陽光晨報》的魄力,就不至于對英國的經濟低迷無可奈何了。只能說強大的英國,卻匹配了一群全世界最軟弱的政客,這才是日不落帝國不斷衰弱的根源。
和英國相比,俄羅斯之所以在戰后崛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某人在幕后的運籌帷幄。
俄羅斯雖然沒有參加帝國會議,但是俄羅斯的影響力無處不在,澳大利亞獨立后,和俄羅斯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全面倒向俄羅斯。
去年全年,俄羅斯鋼產量4500萬噸,英國只有可憐的750萬。
俄羅斯有1.8億人口——
馬上就要1.9億了。
英國只有4000萬,俄羅斯對于澳大利亞羊毛的需求量比英國更大。
西伯利亞雖然富饒,單就小麥種植而言,遠不如氣候溫和的澳大利亞,俄羅斯以比英國更高的價格,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澳大利亞不管產多少,俄羅斯都能消化。
除了經濟上的合作之外,俄羅斯還可以提供澳大利亞最重視的安全需求。
尤里耶夫大公國成立之前,澳大利亞是太平洋地區唯一的一個白人國家。
尤里耶夫大公國將澳大利亞和亞洲隔開,成為澳大利亞最直接的安全屏障,只要尤里耶夫大公國不倒,澳大利亞的安全就不會受到影響。
英國將澳大利亞資產出售給俄羅斯之后,達爾文成為俄羅斯海軍在澳大利亞的第一個軍港。
對于俄羅斯海軍的入駐,澳大利亞人不僅沒有受辱的感覺,反而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