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恍然大悟。
梅隴還是很理智的,俄羅斯可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呵,亨利,福特去年向俄羅斯銷售了多少輛汽車”
“既然你們強烈要求,作為美國總統,我有義務保護美國企業的利益。”
法國這兩年很低調,在很多問題上不輕易表態,法國經濟受經濟危機影響也比較小,這可能就是皮埃爾賴伐爾積極的原因。
福特是活該,十幾年不變的t型車已經徹底落后,連美國人都感到厭倦,紛紛開始選擇顏色更鮮艷,外型更時尚,性能更先進的俄羅斯汽車。
愛德華眉頭緊皺,一言不發。
這個要求是正當的。
科斯蒂奇保持隊形。
約瑟夫義憤填膺,徹底和俄羅斯進行切割。
加拿大沒敢把事情做絕,更像是姿態,這16種商品,只占從美國進口商品的30%。
福特更是主動將工人的薪水從每天5美元增加到7美元,表現出對美國經濟的強烈信心。
事實正和約瑟夫預料中的一樣,胡佛和梅隴最初只是想增加農產品的關稅,但等到向國會提交時,增稅的項目已經增加到2000多個,覆蓋所有商品種類。美國政府為了證明價稅的必要性,提交的證明文件多達1.1萬頁。
“我們應該記得,這是某些離岸國家的慣用伎倆,他們一直用這種方式操縱歐洲大陸——”
喬治并不意外。
法國本來就是歐洲經濟的中堅力量,可以制造包括飛機、汽車在內的所有工業產品。
換句話說就是,美國人對世界的重要性,并沒有他們的想象中的那么大。
“行吧,你不想說,我來說,特拉華去年一共向俄羅斯出口了99輛汽車——”
跟法國相比,美國的倒施逆行正在遭到全世界的反對,除歐洲國家之外,就連剛抱上美國大腿的加拿大,都對美國進行反擊,對從美國進口的16種商品征收3倍關稅。
法國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古契科夫決定對法國進行報復。
1901年,安德魯卡耐基將他創立的鋼鐵公司,以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摩根。
還是那句話,至少到目前為止,經濟危機對歐洲所造成的影響,并沒有美國人聲稱的那么嚴重。
約瑟夫全力配合,主動釋放信號,承諾不會將工廠搬遷到墨西哥,一場風波消于無形。
約瑟夫沒有跟小摩根打招呼,死道友不死貧道。
作為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一年才在俄羅斯賣了不到100輛汽車,相對于特拉華的產量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法國加稅傷害的又不是俄羅斯,增加的稅是由法國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企業承擔,俄羅斯該賺多少賺多少,一分也不會少。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俄羅斯不僅沒有增加關稅,而且還在自由貿易大聯盟內發出倡議,進一步降低關稅以促進商品流通,切實有效的提高民眾生活水平。
加稅先不說能不能保護國內企業,對于進口商品的價格肯定會造成影響。
自由貿易大聯盟內的很多國家,比如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根本就沒有生產汽車的能力,所以增稅并不能保護相關企業,只會增加消費者的成本。
相對于進口稅而言,汽車在銷售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稅收更高。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