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剛剛說,阿比西尼亞牧民從未進入索馬里放牧,是嗎”
洛倫佐窮追猛打。
“我只能說在《烏西阿利條約》簽訂之后,我們的牧民從未越境——”
特法耶的解釋沒太多說服力。
意大利沒有入侵索馬里的時候,阿比西尼亞和索馬里的邊境很模糊,并沒有明確分界。
直到1928年意大利王國和阿比西尼亞簽訂《烏西阿利條約》,邊界才得以明確。
《烏西阿利條約》的主要內容是,阿比西尼亞帝國以割讓部分領土的方式,換取意大利的財政和軍事援助。
所以意大利占領的索馬里南部,有一部分原本就是阿比西尼亞帝國的。
“太棒了,你終于想起《烏西阿利條約》,你們這些卑鄙的家伙用沒有任何產出的不毛之地,換取了意大利王國的資金和軍事援助,現在你們準備撕毀《烏西阿利條約》了嗎”
洛倫佐的質問讓特法耶滿頭大汗。
安德烈看眼普塔萊斯,普塔萊斯眼神清澈,完全沒有發言的意思。
再看愛德華和佩里埃,這倆一個閉目養神,一個正在和阿蘭交頭接耳,完全不關注正在進行的辯論。
這種辯論也是沒有結果的,真正的角力都在場外。
會議結束后,特法耶并沒有第一時間向安德烈求救,而是跟著愛德華亦步亦趨,也不知道英國人到底給了阿比西尼亞人什么承諾,才讓阿比西尼亞人如此死心塌地。
安德烈找阿蘭,問他和佩里埃聊什么。
法國人盯上了尤里耶夫大公國的石油,希望以一個固定的價格,和尤里耶夫大公國簽訂長期采購協議。
“那你可要小心了,這玩意兒的波動還是很大的。”
安德烈提醒阿蘭,在石油的問題上,尤里耶夫大公國應和俄羅斯保持一致。
“法國人給出的價格還不錯——”
阿蘭很聰明,就算不賣石油也要賣個人情。
“那你看著辦!”
安德烈不急,反正都是你們尤里耶夫家的生意。
特法耶快要急死了,愛德華并沒有給出特法耶想要的承諾,建議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意大利王國協商處理。
阿比西尼亞帝國之所以能獨立,是英國和法國互相妥協的結果,否則根本輪不到意大利。
法國也靠不住,愛德華至少能給特法耶建議,佩里埃根本不見特法耶,完全不在乎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死活。
等特法耶終于想起俄羅斯,安德烈也沒好氣兒。
你不能在國家遭遇威脅的時候才想起尋求俄羅斯的保護。
說句不好聽的,對于阿比西尼亞帝國,俄羅斯還真看不上,阿比西尼亞對于俄羅斯唯一的作用是:進入非洲的跳板。
蘇丹獨立后,唯一的作用也被蘇丹取代。
喬治同樣關注意大利在北非的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