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確實想和德國人停戰。
倫敦的態度是:停戰可以,但要求德軍和俄羅斯軍隊退出波蘭,讓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重新返回波蘭執政。
這個要求明顯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那就沒得談了。
那既然談不攏,總要積極備戰吧
英國人既不同意德國的停戰要求,也不積極備戰,弄得喬治也無所適從。
“你現在還看不出嗎英國寧愿犧牲法國,也要讓德國和我們開戰。”
瓦西里冷笑。
現在的情況很復雜,德國一方面向英國和法國釋放和平信號,另一方面卻又派里賓特洛甫再次來到俄羅斯,試圖和俄羅斯結盟。
“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已經連續征服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現在你們應該正視我們的實力,德意志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巔峰,如果德意志和俄羅斯攜手,我們完全可以征服歐洲。”
里賓特洛甫充滿自信的表情里略帶德意志特有的傲慢。
這話喬治聽著還無所謂,瓦西里卻有點不舒服。
德國已經多次表示愿意和俄羅斯結盟,俄羅斯一直沒有同意。
之前不同意,現在卻同意了,意思是俄羅斯嫌貧愛富唄。
瓦西里也不再年輕,即便心里不舒服,臉上也不會表現出來。
“既然兩國的軍隊統一行動,那么是以德意志的軍隊為主,還是以俄羅斯的軍隊為主”
瓦西里還是想看看俄德聯手,是否真的能征服歐洲。
“當然是德意志!”
里賓特洛甫脫口而出。
瓦西里笑笑不再說話。
喬治也不反對和德國聯手,但前提是聯軍必須接受俄羅斯的指揮。
可這又怎么可能呢,小胡子生性多疑,連德國那群將軍都都信不過,更不會把指揮權移交給俄羅斯。
這要是喬治拿到德軍的指揮權,就將德軍全部派往英吉利海峽,然后給柏林來個釜底抽薪——
喬治也有同樣的擔心。
俄羅斯和德意志,現在連最基本的互信都沒有建立,更遑論軍事互信。
送走不切實際的里賓特洛甫,喬治將柏林的建議,同樣歸結為柏林釋放的煙霧彈。
“按照原計劃執行”
瓦西里所指的原計劃,是指在德國擊敗法國之后,立即向德國進攻。
這個計劃對時間的要求非常高,必須在德國擊敗法國之后,不能早也不能晚。
晚了的話,德軍又已經掉頭,失去寶貴的窗口期。
早了的話,又會淪為上一次世界大戰的翻版,給法國贏得喘息之機。
“是的,按照原計劃執行。”
喬治接受上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堅決不修改作戰計劃。
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尼古拉如果堅持喬治在戰前制定的作戰計劃,坐看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消耗,俄羅斯帝國也不至于全面陷入被動。
10月的俄羅斯又是冰天雪地,大雪封城。
位于海參崴和圖拉的兵工廠燈火通明,工人三班倒,人歇機器不歇,全力生產各種軍用物資。
大洋彼岸的美國同樣異常忙碌,不僅要供應英法聯軍,同時還要供應德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從經濟危機中恢復。
德國人正在備戰,小胡子整個冬天都在擴軍。
巴黎依舊歌舞升平,法國甚至放緩了戰爭動員的節奏。
倫敦陷入巨大的爭議中,張伯倫依舊在為和平努力,被張伯倫緊急召入內閣擔任第一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卻聲稱,如果失去法國的幫助,英國將無力阻止德國向英國本土發動進攻。
丘吉爾的言論引發爭議,英國依然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艦隊,如果讓德國人在英國本土登陸,那要丘吉爾這個第一海務大臣還有何用
丘吉爾的目的是強化空軍。
德軍入侵波蘭,第一波攻入波蘭的,是德國空軍。
正是因為德國空軍將波蘭的指揮系統徹底摧毀,所以波軍才失去統一的指揮能力,兵敗如山倒。
英國在海軍上確實優勢巨大。
但在空軍上,英國擁有的優勢并不多,一旦德軍通過空中進攻英國本土,英國缺乏有效的應對手段。
“我們應該模仿俄羅斯組建一支強大的空軍,這是我們最后的機會,我們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我們的盟友身上。”
丘吉爾在關鍵時刻,終于發揮了應有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