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放任輿論的發酵,你可以在英國發表針對溫莎公爵的不利言論嗎你可以在美國發表對希伯來人不利的言論嗎”
馬卡洛夫討厭這種自以為是的年輕人。
溫莎公爵退位后,目前和辛普森夫人居住在法國。
溫莎公爵還算克制。
辛普森夫人口無遮攔,屢次有驚人言論傳出,是出了名的親德分子。
法國戰役爆發前,巴黎的一家報社稱,溫莎公爵夫婦向德軍提供法軍的秘密文件,將溫莎公爵定義為德國間諜。
至于希伯來人在美國的影響力,這在俄羅斯媒體孜孜不倦的科普下,已經在俄羅斯人盡皆知。
“正因為俄羅斯比英國和美國更先進,所以英國和美國做不到的事,我們應該進行更勇敢的嘗試!”
豪斯斯圖亞特居然邏輯自洽。
“你那不是勇敢,而是魯莽!”
馬卡洛夫直白,不管豪斯斯圖亞特是否有意,豪斯斯圖亞特的行為,都已經影響到俄羅斯的利益。
“先生,難道你也和那些年邁的官僚一樣保守迂腐嗎”
豪斯斯圖亞特試圖給馬卡洛夫扣帽子。
“呵呵,那你說說,誰是保守迂腐的官僚”
馬卡洛夫笑容溫和,熟悉馬卡洛夫的人都知道,有人要倒霉了。
“我不敢說,但您應該知道的——”
豪斯斯圖亞特的智商,并不像能考上君士坦丁堡大學的樣子。
馬卡洛夫再次翻看豪斯斯圖亞特的資料。
果然,豪斯斯圖亞特之所以能進入君士坦丁堡大學,是因為他父親對君士坦丁堡大學的一筆捐款。
“所以爭取言論自由只是第一步,在擁有不受約束的言論自由之后,你就會遵從自己的內心,將矛頭對準那些早已讓你不滿的年邁官僚,是嗎”
馬卡洛夫剖析豪斯斯圖亞特的目的。
豪斯斯圖亞特不說話,眼神略帶慌亂。
“是不是”
馬卡洛夫追問。
豪斯斯圖亞特保持沉默。
馬卡洛夫停止交流,將豪斯斯圖亞特的沉默當作默認。
既然已經確定豪斯斯圖亞特的目的,馬卡洛夫派人前往豪斯斯圖亞特家中,將豪斯斯圖亞特的家人全部拘禁。
和豪斯斯圖亞特差不多,大部分學生都是受“言論自由”的蠱惑,反對俄羅斯政府的輿論管控。
喬治能理解年輕人追求自由,不喜歡受約束的心情。
畢竟喬治也曾年輕過。
但是以這種方式追求他們想要的自由,還是突破了喬治的底線。
在阿爾法的追查下,終于確認這些學生是受到英國電臺的影響,才產生對言論自由的向往。
喬治對這個結果并不意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