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務實,姿態足夠低。
喬治終于理解戴高樂為什么被稱為法國最后一個政治家了。
換做喬治,喬治寧愿和敵人拼到底,也不會投降。
戴高樂為了法國的利益,居然能忍受瓦西里的當面羞辱,不說敬佩之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也能稱得上是常人所不能。
“你能代表誰你只能代表你自己,法國對俄羅斯造成的傷害,不是一句輕飄飄的抱歉可以了結的。”
瓦西里窮追猛打。
“大公——”
戴高樂頂不住,主動向喬治求助。
“給我一個幫你的理由。”
喬治直白,不給戴高樂迂回的機會。
“法蘭西將永遠成為俄羅斯最忠誠的盟友。”
戴高樂依然心存僥幸。
“你不說我差點忘記了,我們甚至連盟友都不是。”
瓦西里冷嘲熱諷。
“我們可以是,隨時都可以。”
戴高樂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和俄羅斯結盟。
法國的現狀,充分證明和英國結盟的下場。
美國更不用說。
看看俄羅斯對待盟友的態度。
羅馬尼亞王國那么瘋狂的作死,俄羅斯也沒有拋棄羅馬尼亞。
希臘王國的表現也沒有好到哪兒去,俄羅斯該派援軍的時候還是派,并沒有放任不管。
俄羅斯聯盟實力最弱的黑山王國,現在依然活得好好的。
法國如果是和俄羅斯結盟,不是和英國結盟,德國還敢向法國發動進攻嗎
戴高樂不奢望和俄羅斯平起平坐。
只要俄羅斯能施以援手,讓法國堅持到戰爭結束,戴高樂就心滿意足。
“你當然隨時可以,但是自由法國有成為俄羅斯盟友的資格嗎”
瓦西里和喬治一唱一和。
喬治看眼瓦西里,瓦西里心領神會。
差不多就得了,泥人還有三分火性呢,法國人再不堪,總比英國人強一些。
“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是你們自己的問題,你們想奴役北非人到什么時候”
喬治希望戴高樂認清現實。
隨著法國的實力衰退,以及殖民地人的覺醒,法國在北非的殖民體系遲早會徹底崩潰。
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也肯定保不住。
“戰爭結束后,我會和北非人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但不是現在。”
戴高樂有限承諾。
現在放棄北非殖民地,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就完了。
戰爭結束后再談,可以效仿英國成立個法聯邦什么的,逐漸達成殖民地的自治,乃至獨立。
戴高樂很清楚,這是法國必須付出的代價。
俄羅斯為什么要對非洲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