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前儲存了大約300萬件冬衣,儲備還是挺豐富的。
俄德戰爭的規模超出俄羅斯政府的預料,被俄羅斯動員的軍隊數量已經超過600萬,衣的缺口在一半以上。
俄羅斯其實不缺衣,誰家還沒有個三五件衣呢。
為解決衣問題,瓦西里一方面緊急從國外進口物資縫制衣,一方面鼓勵俄羅斯人將衣捐出,支援俄軍在前線作戰。
喬治響應俄羅斯政府號召,將自己的裘皮大衣捐出去。
瓦西里很高興,決定對喬治的大衣進行拍賣,用籌集到的善款購買更多衣。
喬治驚訝,你這家伙居然學會合理分配資源了。
不僅喬治捐出了自己的大衣,安妮還捐出了自己的首飾,全力支持俄軍。
喬治和安妮的捐贈,更多是象征意義。
戰爭爆發后,喬治和安妮名下的各種基金會,已經累計捐款捐物折合盧布超過10億,在俄羅斯所有民間捐贈中排名第一。
在尤里耶夫家族的號召下,尤蘇波夫和多爾戈魯科夫家族,以及羅曼諾夫也不甘人后,紛紛捐款捐物,籌集資金超過百億盧布。
讓喬治尤為欣慰的是,在俄羅斯的很多德國人也紛紛捐款支持俄羅斯。
“我們是日耳曼人,但我們既然已經加入俄羅斯國籍,俄羅斯就是我們的國家,如果國家有需要,我們可以為俄羅斯作戰,即便我們的敵人是德意志,這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在接受《圣彼得堡日報》采訪時,日耳曼商會會長馬克西米連情緒激動。
“德意志收復萊茵河的時候,我們也曾為德意志捐款——”
“德意志擊敗波蘭的時候,我們為德意志叫好。”
“法國投降時,我們激動的夙夜難眠。”
“德國政府但凡考慮到我們這些在俄羅斯境內生活的德裔,也不會主動挑起對俄羅斯的戰爭,我依然對德意志有感情,戰爭結束后,我會前往德意志,參與德意志的重建,盡我所能,幫助德意志走出戰爭陰霾——”
“但是現在,我只有一個國家,我是俄羅斯人!”
馬克西米連的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德裔的心聲。
喬治很高興,再次感受到人性的光輝。
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美國、法國,都曾將國內的德國人以“保護”的名義,關入集中營進行集中管理。
理由是德裔可能遭到襲擊。
戰爭期間,德裔的確有遭到襲擊的可能。
但既然是保護,總不能連德裔的財產也一并“保護”了吧。
和整天以文明自詡的英法美相比,俄羅斯在輿論上并沒有太多優勢,甚至因為俄羅斯對新聞傳媒出版業的限制,屢屢遭到英、法、美的攻擊。
現在喬治就讓全世界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文明。
9月15號,就在南斯拉夫軍隊攻入帕多瓦的同時,俄軍占領瓦斯科,正在進攻華沙的50萬德軍被包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