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儲在得到喬治的承諾后,立即返回德國,推動德國停戰。
瓦西里提醒喬治,不要忘記《布列斯特合約》。
“如果我們想爭取長久的和平,就不該讓巴黎和會重新出現。”
喬治想的卻是《凡爾賽和約》。
《布列斯特合約》還沒有來得及執行,戰爭就已經結束,俄羅斯并沒有受到任何損失。
小胡子之所以上臺,和《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壓榨關系密切。
如果俄羅斯和德國簽訂一份類似《布列斯特合約》的不平等條約,那么無非又是一份20年停戰協議而已。
20年后會發生什么事,喬治和瓦西里多半是看不到了。
“不!只有徹底削弱德國——不!只有將德國徹底消滅,我們才能獲得長久的和平。”
瓦西里認為《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削弱不夠徹底。
肯定不徹底。
巴黎和會期間,俄羅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也同樣不贊成對德國過分削弱。
“怎么消滅,學德國人,把德國人全部殺光”
喬治還沒有暴虐到這種程度。
“至少要把德國的好戰分子全部殺光。”
瓦西里的好戰程度,不亞于小胡子。
行吧,對于自己最親密的戰友,面子還是要給的。
其實即便威廉王儲不來這一趟,喬治也準備暫緩攻勢。
在攻入德國之后,隨著德軍的抵抗意志越來越強烈,迭加冬季到來,俄羅斯的裝甲部隊行動遲緩,俄軍的損失越來越大。
英美聯軍登陸在即。
喬治很想讓美國佬嘗一嘗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滋味。
現在德軍的精銳部隊,并沒有徹底葬送在俄羅斯,法國境內的德軍還是比較有戰斗力的。
能看得出,艾森豪威爾的心情確實很迫切,并沒有讓喬治等待太長時間。
在此之前,英美聯軍為阻止德軍的增援,已經向法國境內的重要目標,發起了長達一個月的轟炸。
英美聯軍瘋狂出動,投擲了近7.6萬噸航空炸彈,摧毀了法國境內的50個目標。
短短一個月內,法國境內大約有1500個火車頭被炸毀,火車車廂被炸毀16000節,導致法國的鐵路運輸量下降62%,人員和財產損失無法統計。
英美聯軍的轟炸效率之高,讓法國維希政府總統貝當,和自由法國總統戴高樂,同時對英美聯軍的暴行進行譴責。
貝當認為法國已經退出戰爭,英美聯軍即便轟炸,也應該轟炸德國境內的目標,不應該將重點放在法國境內。
戴高樂的態度更激烈,稱英國和美國正在法國犯下罪行,戰爭的惡果,不該由法國人承擔。
丘吉爾對貝當和戴高樂給予堅決還擊。
戰爭剛爆發那會兒,如果不是法國主動投降,德國就不可能集中力量在倫敦發起力度前所未有的大空戰。
所以法國理應為倫敦的損失買單。
喬治也實在是沒想到,英美聯軍這還沒有登陸呢,英、法、美的嘴炮居然提前開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