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鄙夷是在骨子里的。
楊過敢愛敢恨,是非分明。
在這里突出他的性格特征,便是是非分明。
我不會跟一個任性的小女孩,一個沒長大的女子計較。
因為你在我眼里只是個孩子罷了。
這種眼神和態度,也許,更讓郭襄發瘋。
明明她的愛意也那么濃郁。
又愛又恨。
而此時谷天樂卻猛然的發現一個問題。
“他的少年感開始消失了。”
楊過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他并非故意處處留情,但與生俱來的少年感,就讓他桃花不斷。
桃花緣,桃花劫。
對他來說,這一世桃花的緣分,更莫過于一種劫數罷了。
唯一幸運的事就是遇到了小龍女吧。
讓他愛了一生。
也被愛了一生。
神雕俠侶的收視率還在穩定著,討論度卻已經熄滅了下來。
金庸先生雖然在前期用了評論最多的寫法。
但這不代表他中間開始的劇情沒有深厚的功力。
無論是斷腸草的糾葛,還是說各個配角的命運,都被他拿捏把持著。
楊過與小龍女的重心沒有變化。
他們依然是他們。
也有了屬于自己的成長。
觀眾們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從斷臂之后開始,楊過的少年感開始減退。
這時到了劇情的中期。
觀眾們才猛然發現的一件事情。
楊過的少年感在衰減著。
到了小龍女遠渡重洋的階段,楊過身上的少年感已經幾乎消失殆盡了。
將氣質演出來。
這是一個優秀演員的基本功。
但將氣質控制的消失了呢
從有到無。
去慢慢的消散,這一股屬于少年的氣質。
消散消失。
但問題就在于。
楊過這個角色的立足點,他的人設基礎就是少年感呀,就像小龍女失去了仙女的氣質,楊過失去了少年感該當是如何
這是一次絕對大筆墨的改編。
一般來說也絕對能引起巨大的爭議。
但排山倒海的爭議并沒有來,收視率也說明了這一點。
平穩的在39與41之間徘徊著。
甚至還有些微微的上升。
“看來這一次我是賭對了。”張大胡子此時在家里看著這收視率的幅度都快跳起來了。
楊過性格與以往的不同,這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
改編就意味著冒險。
冒險就意味著不穩定。
這對i改編作品來說是大忌諱。
本來這一次他也有所擔心。
只是目前的結果,就告訴他這件事情。
觀眾能夠接受這個幅度的人設變化。
能夠接受這位失去了少年感的楊過。
金庸此時此刻有些反感并非是他對這部作品有意見,而是有些失落,反感于作品人物已經失去了他掌控力之外。
已經不是他熟悉的那個楊過了。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
如果說以前的楊過,更像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人物。
那么現在的楊過。
就更像是一個人。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