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便開始了隱居的歲月。
行走在歲月之中。
一個少年。
從小到大,便在不斷的失去。
而在南陽之中,從此便多了一個愛吟誦《梁甫吟》的少年他的才智聰慧無人能比,書讀百遍,無論是文史術算,還是奇門八卦,都略有所得,一直躬耕于南陽。
十年以來。
諸葛孔明見過許多人流民,黃巾,文士,武人。
想要建功立業的人
有流民農戶被逼著成為了黃巾賊,來找臥龍先生討口水食,若是孔明不給,他們也不會怎么樣,他們想要活下去罷了,在孔明施舍了一碗水飯之后,這名黃巾賊便離去
而此日,孔明再看到這黃巾流民的時候,就已經是建功立業的武人腰胯之間的頭顱。
那武人也是最敬重孔明這般學者,談笑風生之間,還不忘將自己的肉干分享給孔明然后便離去,再去討伐逆賊了。
討伐那些因為苛政暴斂活不下去的災民們。
英雄。
亂世。
輩出的時代。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蒼天確實已死,但黃天卻也難立孔明便是太聰慧,看明白了這一點。
他知道,這些百姓們,無論如何,都只有死路一條,或成為餓殍,或成為被人論功行賞的腦袋
在這個時代,便沒有他們能夠活下去的必要。
孔明卻成臥龍無可問蒼天的龍。
其實誰說。
孔明是沒感情的
他是有感情的,只是那份情感,都被過于理智的內在所覆蓋了
因為他知道就是在這亂世之中,他也做不到什么什么都做不到啊
英雄豪杰們的盛世。
不也是亂世乎?
李云經歷過孔明所見到過的所有人
從威風的武人,睿智的學者,黃巾流民,成賊的兇寇。
這些都是李云曾經經歷過的人生。
對于武人而言,助國家平亂,一身屠龍術,賣于帝王家,又有什么可奇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十分驕傲的事,心向大漢,乃是忠義!若是無人見到,更可殺良冒功,換取功勛名利,豈不美哉。
對于學者而言,黃巾內亂,致使餓殍遍野,糧食歉收,使我世家山珍海味少了,是為大罪,黃巾乃大賊,乃亂世之源。
對于黃巾流民而言,易子而食,再無活路,蒼天何以待我?我以何待蒼天!我本求活路一條罷了
打著黃巾旗號的兇寇,招惹英雄豪杰們的膽子是沒有的,但是渾水摸魚,抽刀向更弱者,膽子有,而且很大。
過往一切都在李云的身體里浮現,他們的人格,身影,所思所想,一切都在交織著,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是正確的。
何錯之有啊!
此時,李云已經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了,身處何地了。
是南陽諸葛廬,還是拍攝片場的酒店,亦或者說是別的地方呢。
流民,賊寇,武人,文人。
這些人的身份換了一遍又一遍。
生在三國之中
去他媽的英雄豪杰。
去他媽的群雄亂世。
去他媽的出人頭地。
李云只看到了人如草芥,亂世野犬,活在這里,等待死亡降臨的那一天。
對于這殘酷的時代,在失去了英雄豪杰們的濾鏡之后,是那么的殘酷
大部分喜愛三國的人,內心恐怕都幻想在這天下大爭的亂世之中,成為‘英雄豪杰’。
且不說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
就單純說這成為這時代的一部分時,你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一定是那些英雄豪杰,而是被英雄豪杰們所屠戮,被用來建功立業的頭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