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指的是三體嗎?”
“你知道呀。”“最近炙手可熱的年輕視帝,在一年之內就拿下了金鷹和白玉蘭的年輕人。”潘東海此時可嘖嘖道:“可別把我當成只會上班的書呆子呢。”
那你可比我想象的要閑啊。
科研工作看起來就不是很飽和呢。
“確實挺厲害的,我看過他的作品,作為一個演員而言,他就很有天賦.”倪海邵就說道:“我看過他的很多作品,作為演員而言,整個華夏能超過他的人,就不超過二十個。”
對李云演員而言的成就,倪海邵的評價就很高,甚至還很佩服。
“作為導演,作為編劇,他的讓子彈飛和十月圍城,都讓我覺得,他是一個有才華,而且“赤”心甚重的家伙。”
“但是他的學歷和經歷就不足以支撐他寫出真正的硬科幻劇本。”
文以載道。
李云的作品,給出的感覺就是這樣,非常的有紅色感覺。
三觀和作品都讓人欣賞。
就算這個三體,他說自己是軟科幻的作品,倪海邵都能表現出一絲絲的興趣來。
但他偏偏說自己是硬科幻。
他偏偏,就這么覺得自己。
頗有一種沒見識過世面的人,對這個世界有著幼稚的認知與幻想。
硬科幻作品的編劇作者都是什么人呢?
斯坦福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這些優秀大學的大學生,擁有卓絕見識和基礎知識的他們,擁有優秀的基礎知識,才能編撰出科幻劇本來。
李云,他的人生經歷固然是勵志無比,但勵志的人生經歷并不代表客觀事實。
李云的學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早年被拋棄的經歷,讓李蕓欠缺必需的教育。
科幻是屬于高知的領域。
不是他能夠染指的東西。
只是對于潘東海來說,他就微微一笑。
“不必那么傲慢,對國產有點耐心,只有我們好好的呵護他,才能得以成長”
“你還太年輕了,抱著這樣的心態,最后能得到的就只會是失望而已。”
“那拭目以待唄。”
潘東海總是那么的樂觀,就算是如今的時候,他也是如此的樂觀。
倪海邵搖頭。
還是太年輕。
沒經歷過呀。
“硬科幻,他的標簽真的是這個嗎?可以確定?”
“可以確定。”
“那完蛋了,不管是不是騙補貼的作品,他就絕對的完蛋了。”
王晨都覺得李云這家伙雖然才華橫溢,但有些時候,腦子就挺有泡的。
命不命比紙薄就不知道,但確實心比天高的感覺呼之欲出。
科幻作品的領域里,硬科幻的難度是最高的,受眾是最小,觀眾也是最難伺候的,都是些需求奇形怪狀的高級知識分子。
這讓他稍微有點感到安心,如果李云真的想要利用金鷹獎還有白玉蘭獎的熱度去推動這部劇的宣發。
那他反而感到了一種安心。
因為這部劇在各種分析下都是必死無疑的。
不過到目前為止,竟然還沒看到他的宣發動作,他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