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多的書,皆已經被嬴政所讀。
聽到嬴政之問,白止心中露出了笑容,教授了嬴政幾年,終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
此時的嬴政,能夠對統一天下的秦國如何治理天下而產生思考,就成功了
當然,并不是說在原本的歷史上,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后,嬴政并沒有思考如何治理偌大的王朝。
恰恰相同,歷史上的嬴政也深深思考之,甚至是在朝會之上,詢問群臣,是行分封,還是行郡縣
同時召集東方六國儒生,詢問治國之道。
并且設置七十二博士,廣納百家學說
焚書坑儒,甚至并沒有后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徹底。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是在政治上、統治階級上對除卻儒家的百家學說一種災難。
焚書坑儒,只不過是坑殺當時詆毀秦始皇的儒生、言論之書罷了
此時,白止聽到嬴政之問,思考片刻,不禁說道“如你所看,周天子威嚴旁落,因為何”
“因為”
嬴政沉吟,最后道“因為諸國征伐,皆不尊天子”
“這只是表面”
白止搖頭。
“周天子威嚴之所以旁落,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你所說的分封。”
“還有一點,那便是周天子的統治,再于周禮”
“周禮”
嬴政沉思。
見到嬴政陷入思索,白止繼續道“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階級之分,全在于周禮,周禮如何讓其諸國全部尊崇”
“無他,唯禮爾”
“天子六駕,諸侯四駕,此乃禮,不可逾矩”
“諸國若是尊崇天子,自然尊崇周禮,若是心中不尊天子,天子又如何”
“若是一國如此,無妨,天子令諸國討伐之;而諸國皆如此,周天子又如何”
“諸國討伐天子矣”
“政明白了”
聽到白止所言,嬴政當即點頭,道“周治理天下,唯有禮,而無法”
“不,應當是無完備、為黔首所知的法”
白止糾正道。
他想到了同時期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地域廣闊,偌大的帝國自然也需要法,但是法的解釋權歸貴族所有,后來平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誕生了十二銅表法。
使法讓平民所知,也被平民所解釋。
至于秦國,據白止所知,統一六國之后的秦國對天下百姓蔑稱為黔首,或許,并不屑于讓黔首知法。
于是,黔首多有對秦法之誤解,或許這也是秦滅原因之一。
“若是如此,秦國一統天下之后,當以法治國”
嬴政重重的點頭,如此說道。
白止卻又將話題回到原來,道“之前如你所言,秦國之耕戰,乃是為滅六國而存,此時,六國已滅,天下一統,秦國養兵百萬,空耗國力,又該如何”
“這”
嬴政陷入了沉思,片刻,道“當改之”
“如何改”
“秦卒征戰多為軍功,可以將軍功之獲得方式更改之,不再局限于在征戰之上,亦或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
嬴政認真思索,道“可以修建城池、修建道路、戍守邊疆”
“歷經戰爭,想必諸國城池多有損壞,如此用士卒來修建,工匠指導,也可省去了征徭役”
聽到這里,白止已經聽到了令他滿意的答案,知道嬴政已經可以出師了,于是道“法家之書并不是天地唯一道理,汝可以深讀他家之言,舉一反三,相互融合,不必講究門戶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