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心中喜悅,自己時時刻刻期盼的覆滅魏國,即將成功。滅國之戰,唯有昭襄王之時,而此時,自己之功績,將媲美先王
秦王嬴政當即命侍者準備酒食,準備于章臺宮之內慶祝一二。
不過就在此時,突然有侍者來報,稱廷尉李斯求見。
聞言,秦王嬴政也不惱怒,反而興致更勝,直接道“請其進來”
說起李斯,秦王嬴政頓時想了李斯一年前呈給自己的諫逐客書,其中諸多之言,卻也警省了嬴政。
想起了曾經跟隨師父神鳥學習的時光。
“百家之言也有其優點益處,不囿于一家之言,治國之道,有用計采納之,方為上策”
自從秦國攻魏以來,秦國咸陽之中諸國細作漸多,他們隱藏身份,入諸多勛貴、官員之府為客卿,左右勛貴、官員之意。
進而左右秦國之計策。
秦王嬴政聞之,心中大怒,故而下令驅逐咸陽城中五國之人。
正是那個時候,李斯呈上諫逐客書,讓嬴政眼前一亮,同時也暗自警省,于是封李斯為廷尉。
卻不知此時李斯求見,所謂何事。
李斯緩步走了進來,只見其面容普通,容貌年輕,看似不足三十之齡。
此時身著秦服,神態恭謹。
“見過王上”
“免禮”
嬴政讓李斯起身,隨即詢問道“不知李廷尉此次前來,所謂何事”
“回稟王上,臣近一年以來,在家中精讀商君書,同時也深讀了秦國之律,卻是發現了許多不妥之處”
“哦”
聽到這里,嬴政露出了感興趣之色。
秦國行商君法,秦律也同樣是以商君法為根本而編纂,隨著秦國的發展而不斷將其完善。
所以,秦律之中依然有許多不妥之處。
更不用說更是滅了趙國,納趙地為秦土,趙地之民不適應秦律,頗有怨言。
曾經諸位先王并不在意,而當嬴政繼位,卻格外在意這個問題。
秦王嬴政想到了曾經師父神鳥所言世間萬物并非一成不變,要學會變通,不能囿于一家之言,法家之法,也并非萬法之法。甚至其他百家之說,在一些問題上此法家更加合適。
此時,聽到廷尉李斯所說,自然讓嬴政很是在意,當即全神貫注,看向李斯,不禁問道“李廷尉,聽聞你師從荀子”
“正是”
李斯點頭。
嬴政道“荀子雖是儒家之人,但是曾經卻同先王昭襄王相惜,不過可惜卻未曾留在秦國”
同時,嬴政也知道,李斯雖然師從荀子,但是卻是法家之人,想到這里,嬴政看向李斯,道“還請李廷尉明言秦律不妥之處”
聽此,李斯當即取出自己衣袖之中的數枚竹簡,然后一一放在桌案之上,隨即展開,同秦王訴說秦律不妥之處。
秦王宮,宮苑之中。
只見一身著暗紅秦國華美衣裙的女子行走在湖邊,漢白玉雕琢而成的欄桿之上花紋精美,在陽光之中,閃爍著淡淡的光彩。
女子身旁卻有兩名宮女小心翼翼的攙扶,再其身后,更有幾十名侍者、宮女跟隨,亦或是端著茶水,亦或是其他等物。
女子面容美麗,一顰一笑之間卻有顯楚國山水之溫婉,又不失秦國女子之端莊大氣。
目光下移,卻看到女子腹部微微隆起,顯然是已經有了身孕。
美眸如水,望著欄桿之外,湖水之中的翠綠荷葉,粉紅荷花,猶如荷花花瓣般瑞澤的粉唇微微俏皮,顯示出她愉悅之心情。
就在此時,一名宮女上前,小聲且恭敬地提醒道“夫人,外面陽光正盛,還請入陰涼處歇息。”
聽到宮女之言,女子當即點頭,隨即目光看向湖水一旁,只見宮苑之中,卻有一棵巨大的桑樹矗立。
“且去采摘一些扶蘇葉”
“喏”
桑樹,古時又被稱為扶蘇,扶蘇果即桑椹,通體紫色,陽光之下晶瑩如水晶,美麗夢幻。猶如花朵,故而又稱扶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