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自然知道,不過也需要將戰爭之計最大化,見到無人發表意見,嬴政便開始安排。
“大將軍王翦,領魏土境內之兵,從北南下,攻入魏抗。蒙武領兵從秦土境內攻入”
隨著咸陽城的大朝會散,這座專為征戰而生的國家開始迅速運轉,士卒奔向四方,為帝國之戰事服務。
對于秦國統一天下之戰,已經不需要白止關心了,按照此時秦國的實力,一統天下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此時,他坐在惠質宮庭院之中的亭臺下,所見一個三歲的孩童正在庭院之中無憂無慮地玩耍,追逐著花圃之中的蝴蝶。
甚至是尋來了一只小蟲,放在了白止面前,隨后一臉期待的看著白止。
雖然未曾說話,但是白止豈能不知道他的意思,這讓白止甚是無語。
同時,公子扶蘇的身影也和一個女童的身影重疊到了一起。
踏雪在一邊打著鼻響,側著頭看著庭院之中兩腳獸,一副心懷不軌的模樣。
看到這一幕,白止閉上了眼睛,隨后意識沉浸在了自己的軀體之中。
隨著公子扶蘇的誕生,白止身體也發生了變化,這讓白止心中有了些許猜測。
隨著時間的流逝,白止的這種猜測更加準確。
新的階段進化出現,并且還已經確定,為“仁”之一字。
鳳凰有五德,其中,“禮”之一字在背,“仁”之一字在胸,白止發現自己胸部的羽毛的確發生了些許變化,開始逐漸形成一個字體的模樣。
“仁之一字因扶蘇而起,所以,自己需要陪伴于扶蘇身旁”
白止并不知道是否需要使扶蘇壽終正寢,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那邊是培養扶蘇,使扶蘇有“仁”之德行。
“不知仁之進化階段會使我產生什么神通”
白止心中猜測。
隨后,白止看向庭院之中的扶蘇,想起了曾經同秦王嬴政商議的扶蘇培養計劃。
其中,讓扶蘇學習儒家,除卻治理國家需要之外,就是因為儒家之“仁”了。
等到扶蘇成年,即秦王位之后,便可以歡迎她了
秦國大規模動兵,六國皆知,心中驚懼不已,不過發現卻是欲對韓國動兵,燕國、齊國、楚國皆松了一口氣。
唯有韓國懼怕。
韓國向東方三國求助,三國拒之
韓國絕望,覆滅之危近在眼前。韓廢王韓安于韓王宮之中,戰戰兢兢,問韓臣之謀。
韓臣無謀,甚至已有韓臣心生怯意,欲逃、欲降。
韓國,朝會之中。
韓王安詢問眾臣,一時間,朝堂之上瞬間分為兩派,其中一派為主戰派,試圖傾全國之力,同秦國決一死戰。
另一派則是主和派,想要使韓王直接投降于秦,畢竟秦國覆滅魏國,并未使魏國王族皆滅。
甚至是請魏王居住于秦國咸陽,雖然是囚禁,但是至少能夠活命,且王族血脈能夠存續。
不像曾經之趙國,趙王宗室血脈皆被秦國殺戮殆盡,即使是東方諸國想要為趙國復國,也無人可擔任韓王。
一時間,兩派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然而,此時秦國之兵鋒,竟然已經攻至韓國都城邯鄲城下。
韓王宮之中勛貴、百官聞之,驚懼不已。
為何秦國之兵如此迅速攻到國都之下,士卒何在抵御之將何在
秦國大將軍王翦看著威武巨大的韓國都城,心中感慨萬千,短短幾年時間,他已經兩次行滅國之舉。
一次是魏國,一次是韓國。
甚至是此次滅韓之戰,沒有任何艱辛之戰,一路勢如破竹。
然而就在王翦安排秦國大軍,準備開始攻打邯鄲城之時,突然看到了令他驚訝的一幕
韓王安率領文武百官,主動降于秦國
這則消息傳至天下,無人不驚。
不過更多之人已經明白韓王安降于秦國之意
“韓王安投降秦國,只不過是不愿都城受戰亂之苦,百姓受戰爭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