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歆霓太過善良,或許她不應該屬于這個時代,但是卻也是這個時代所造就的人兒。
“戰場嗎”
或許讓她經歷一次戰場的血腥殺戮,才會讓她感悟到更多,在性格方面,也會發生一些好的改變。
看著下方的李歆霓依舊在練劍,而白止也不時指點。
如此,時間流逝,很快一年便過去了。
公元627年。
大唐立國已經過去了九年,整個天下逐漸平定,雖然在深山老林之中,仍然有反賊藏匿,但是卻也不妨礙大唐治理天下。
隨著曲轅犁的推廣,天下百姓耕種土地變得輕松,而相應的,糧食也更加高產。
國內蒸蒸日上,但是國外大唐卻面臨著重重危難。
西北之地,曾經歸附于匈奴的少數民族突厥,突然崛起,兵鋒直指大唐邊境。
西部高原,吐蕃更是時常派兵侵擾大唐邊鎮,劫掠百姓,屠殺城鎮。
一時間,大唐邊鎮兵戈不止,行走東西的商賈因此受阻。
長安城,未央宮。
朝會之中,大唐皇帝李淵端坐于寶座之上,聽著下方的臣子建議,而下首之處,太子李世民也端坐一旁。
“突厥、吐蕃侵擾大唐邊鎮,邊鎮百姓時常受到蠻夷屠戮,邊鎮將士舍生忘死,卻仍然不敵,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皇帝李淵看向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聞言,沉默片刻,卻見長孫無忌突然出列,道“陛下,蠻夷無禮無德,只認刀鋒,想大漢八百年,也曾受匈奴之苦。武帝舉兵,征戰大漠,瀚海飲馬,燕然勒馬,才使匈奴臣服”
“而突厥之國,匈奴之奴隸也”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可行懷柔之策,只能以刀兵攻之”
“善”
聽到這里,一旁的太子李世民卻忍不住點頭,太子李世民為秦王之時,便為大唐南征北戰,麾下名將謀士云集,對于征戰之事,自然熱衷。
更不必說是這等蠻夷侵擾中原,豈能忍之
唯有刀兵,當為真理
上方的皇帝李淵聽到太子李世民的感嘆聲,顯然也是這種想法,于是沉吟片刻,看向李世民,道“太子何在”
“臣在”
太子李世民聞言,當即站起身來,躬身應道。
“命你領兵十萬,前往邊鎮之地,伺機擊退突厥之兵,若機會,盡量將突厥徹底殲滅”
顯然,皇帝李淵也想效仿大漢,一擊擊潰匈奴精銳,也想一擊擊潰突厥精銳。
至于剩下的突厥之兵,便非常好解決了。
“是”
太子李世民立刻領命。
對于皇帝李淵的安排,眾臣沒有任何反對之聲。
太子領兵,本就是一種忌諱。
但是此時的太子,乃是神鳥指定,皇帝不可廢黜這個太子,而太子也不敢行造反之事。
故而,太子李世民必然要遵守皇帝之令。
且不說,太子李世民本就擅長征戰。
“世民要去打仗”
從女宮坊返回的李歆霓走在街道之上,聽到了朝堂之上最新的消息,回來之后,就驚喜的對白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