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時永安公主來了,自然要聽從永安公主的命令。
“已經辰時末,可以讓考生進入考場了”
李歆霓身著大紅色長裙,端坐在考場之中,然后命令一旁的官吏。
“是”
官吏聞言,當即將永安公主的命令傳出去,而外面,已經有大量的考生經過檢查,然后緩緩進入專屬于自己的考場之中。
此時,有官吏上前宣讀考場準則。
“考試時間為一個時辰,午時一到,著實收款,無論諸位做沒做好,還請各位悉知”
隨后,一張張考題便被分發了下去。
李歆霓抬頭看去,發現參加考試的學生之中,有八九歲的稚童,也有十幾歲的少年,更有像安寧這樣的成年男子。
不過面對同樣的考試,對于稚童來說,終究是有些吃虧的。
但是畢竟是科舉制的第一次考試,這些問題只能忽略了。
李歆霓所規定的考試,院試和鄉試皆是每年一試,而鄉試和殿試,皆是每兩年一試,可以給考生更多的考試時間,也可以給路途遙遠的考生,留下趕路來長安的時間。
即使錯過了,也不至于再等過長的時間。
當然,還有最多規則設置,也就不一一訴說。
三天的時間一閃而逝,科舉制的第一次考試,終于結束了。
而科舉制的科目,分為文試兩科一、經典古籍的考核。二、寫文章的考核。
政試兩科一、分析政事的能力。二處理政事的能力。
格物科綜合,其中包括作物種植、天文地理、機械結構等等。
最后是武舉綜合,武舉分為文試兵書理解,武試武功測試。
當然,武舉的監考官吏自然就是軍中老將了。
最后,以綜合成績進行排名。
分各科排名進行安排官職。
也就是說,一個考生的綜合成績雖然高,但是并不一定被安排的官職好。
忙碌了五天,科舉制的第一場考試終于徹底結束了。
李歆霓來到皇宮之中,宮中御林軍和宮女侍者對永安公主更加恭敬了幾分。
因為科舉制第一場考試的正式舉行,永安公主的名聲也在民間更為廣泛的傳播,而且還都是好名聲。
甚至于,考生考試之前,都需要在家中拜永安公主像,同文曲神同等
“姐姐來了”
李世民看到李歆霓進來,不過并沒有起身,而是繼續看著手中的文書,同時道“此次科舉考試,最終的結果朕已經看到了”
“沒想到,其中寒門子弟竟然占了將近五成”
“若是從前,朕所任用的人才之中,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寒門子弟”
“更不必說他們是真的有真才實學”
說這句話時,皇帝李世民的話語之中盡是激動。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