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姐姐蒼老的面龐,李歆霓心中滋味莫名。
對于自己姐姐的想法,她自然也理解,但是,自己并沒有經歷過,卻無法共情。對于別人的人生,李歆霓并不羨慕,即是向往,也不過是去了解罷了。
此次過來,不過是看到自己的弟弟駕崩,讓她突然感到親人是如此的珍貴,每一個親人的離世,似乎都在意味著自己從這個世界也逐漸消失。
畢竟記著自己名字的人離去了,那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印記也少了,也代表著自己也逐漸在這個世界消失。
李歆霓心中是如此想的。
她看向自己的姐姐,又和自己的姐姐聊了一會兒天,看著自己的姐姐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
不久,李歆霓走出了平陽公主府。
看著外面,街道之上已經掛上了白布,城中百姓的臉上已經沒有了喜悅之色,天空似乎也從之前的藍天白云,變成了一片昏暗的陰天。
鉛云逐漸距離,標志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歆霓在外面露面的次數就更少了,即使露面,也是參加自己弟弟的葬禮,不過也是匆匆離去。
眾人見此,無人敢說話。
公元682年,太子李治登基為帝,是為永徽元年。
同年,先帝李世民葬于昭陵,謚號文帝
隨著新皇帝的登基,大唐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是大唐統治的廣袤疆域,卻有人有了別樣的念頭。
尤其是西域,認為新皇帝武功不盛,欲要生事。
但是皇帝李治在登基為帝的第一件事,便是派遣使者前往西域。
朝堂之中也一片平靜,但是卻暗流洶涌。
太子李治因為登立為帝之時便已經是天命之年,身體老邁,且有病在身,除了最初一段時間親自處理政事,之后竟然讓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政事。
自從皇帝李世民駕崩之后,李歆霓就很少出去了,幾時出去,也不過是去女宮和君子樓,在兩地往返。
然而,就在皇帝李世民駕崩的第二年,平陽公主卻也緊跟著逝去。因平陽公主曾經領兵作戰,故而以軍禮入葬。
甚至于,當今皇帝李治也親自到場吊唁,一時間,長安城內士卒林立,從平陽公主府一直延伸至長安城之外。
然而,平陽公主的薨逝,永安公主竟然沒有出面,永安公主府似乎都陷入了寧靜。
皇帝李治曾經去往永安公主府拜見永安公主,進入良久,卻也沉默而歸。
于是,平陽公主的整個葬禮,永安公主一直一直沒有出現。
“短短兩年的時間,永安公主的弟弟、姐姐就相繼離世,恐怕是永安公主心中悲傷,故而不再現身”
長安城中,有人猜測。
“一甲子過去,曾經的人已經老了,而同自己之人也逐漸逝去,唯有永安公主自己留在世間,恐怕,這也是一種莫大的痛苦”
“因為神鳥之故,永安公主仍然容貌依舊”
“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渴望長生、想方設法地去長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得到呢”
“如今,也只有永安公主了”
“不過此時看來,這種長生,或許更是一種痛苦”
“長生之中痛苦”
一旁的人聽到這句話,頓時有些失神,隨即皆嘴角露出笑容。
這絲笑容中夾雜著濃濃的羨慕。
是啊,長生本來就是世人說追求的,不,應該是說俗人所追求的,但是到了他人面前,卻成了一種痛苦
“至少,我們不知永安公主是怎么想的”
有人搖頭,對于這種觀點顯然不贊同,他看向周圍的人,道
“永安公主自從漢末來到長安城,便為長安城之中的可憐孩童而忙碌,甚至于,在來的路上都救了一兩個女子,其后,十幾年如一日,才有了如今大唐女宮和君子樓的模樣”
“在此期間,又有多少可將孩童被永安公主所幫助、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