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要將倭國改名為東瀛都護府,其次,要將倭國的本土文化徹底覆滅,使倭國之人徹底忘卻自己是倭國人,讓他們永遠的記得自己只是大唐人,并且還要永遠的對大唐、中原王朝保持恭敬之心”
這樣做的目的便是要讓倭國在文化上徹底歸附于大唐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武力上的鎮壓,不過這在統一倭國的過程中就已經實現了。
上面說的便是統一倭國的最大的好處,還有一些旁枝末節的好處,比如資源上的好處。
倭國地處板塊交界處,多火山,故而硝石的產量也非常多,同時銀礦的儲量也非常多,這對華夏以后非常重要。
在白止看來,倭國對于以后來說,意義非凡。
于是白止叫來了一名侍者,這名侍者是宮中內閣專門派來的,作用便是方便神鳥和宮中傳遞信息。
白止對侍者說道“告訴內閣,當將倭國打下之后,要盡全力將倭國占領,并且派遣官員進入倭國,在倭國設置郡縣,以方便能夠長久的占領治理”
一旁的李歆霓聽到白止的話,顯然也明白了白止的意思,但是讓她不解的事,區區倭國難道就值得如此鄭重對待嗎
但是她也知道,神鳥如此作必然有神鳥的緣由,于她他也不多過于關心。
此時的大唐對于倭國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滅頂之災
更不必說此時的倭國處處皆要學習大唐,無論在歷史上的哪一個時期,倭國對大唐的恭敬,比任何時期都要好。
雖然大唐傳來了要攻打倭國的消息,但是倭國并沒有升級抵抗之心。
所以倭國分成了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降
在主戰派看來,即使大唐再強大,也不能征服倭國。
而在主降派看來,大唐已經如此強大了,即使臣服于大唐又如何
或許臣服大唐之后,倭國就成為了大唐人,如此豈不是更好
時間流逝,一年的時間快速過去。
神鳥共和三年,大唐對于倭國的戰事也逐漸接近尾聲,又一次朝會,百官在未央宮之中列坐,內閣十五名大臣在上方坐著,與其他官員呈現出明顯的差別。
而在最上方,皇帝寶座之上,神鳥懸浮于半空之中,傾聽著文武百官匯報大唐之事,此時此刻,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恭敬之色。
“大唐對于倭國的戰事如何”
白止看向為首的丞相張華中,張華中作為內閣之首,對于這些事情自然清清楚楚。
只見他恭敬的上前,說道“倭國的全部國土已經成為大唐的領土,并且朝廷派去的官吏也即將到達”
聽到這里,白止滿意的點頭。
目光不禁看向了下方的丞相張華中,卻見丞相張華中已經滿頭華發,面容蒼老,已經至耄耋之年。
甚至在回答白止的話時,都帶著略微喘息。
白止知道,丞相張華中已經老了。
白止記得,三年前在自己讓丞相張華忠擔任內閣之首的時候,他就已經到了耳順之年。
此時三年過去,因為朝政之事對他的壓力,讓他顯得更為衰老。
再看此時,張華中的臉上浮現出了勞累之色,顯然已經無法承受案牘之勞形。
將這件事放在心中,白止又看向下方的所有人,詢問道“大唐國內可否有事情發生”
“回神鳥,大唐國內并沒有重大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