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之中,李歆霓坐在庭院之中的桂花樹下,看著馬廄之中安靜吃草的踏雪,然后如此問道。
已經入秋了,蜀地雖然也有秋日的變化,但是并不明顯,大山之上仍然有更多的蔥郁翠綠,落葉的枯黃也只有少數。
當然,山中的野果也多有成熟,山中的小獸也積攢著過冬所需要的食糧。
“唏律律好”
踏雪叫了一聲,然后吐出了一個字正腔圓的“好”。
看著說話越來越順暢的踏雪,李歆霓也沒有最初的驚訝。
看到踏雪也同意了,李歆霓當即開始準備,不久之后,便帶著踏雪走出了錦城。
歲月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李歆霓也在錦城之中停留了五年的時間,因為李歆霓拒絕了白止為自己延續長生,五年時間過去了,她的臉上也終于出現了皺紋。
一頭烏黑的長發雖然并沒有變白,但也可以看出她也開始變老了。
對于自己的衰老,李歆霓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甚至她也開始享受自己衰老的過程,體會慢慢白頭的樂趣。
五年之后,李歆霓也知道自己要再次離開了,在一個時間停留過久,體會到了錦城之中的人文風情,也便沒有了曾經的那般好奇。
最先知曉李歆霓要離開錦城的自然是鄭屠戶一家,他們也聽到與他們相處五年的鄰居將要離開,心中也有萬分不舍。
同時讓他們感到心疼的是,在這五年之中,李歆霓始終一個人居住生活,甚至鄭屠戶的妻子張氏也曾多次勸說李歆霓尋找一位如意郎君,但是都被婉拒了。
而鄭屠戶一家也不再勸說。
與鄰居相處越久,或許感情就越深,鄭屠戶一家也不知不覺之中對李歆霓有著身深厚的感情,再加上李歆霓武藝非凡,時不時進山打獵,并且讓鄭屠戶售賣,對鄭屠戶一家幫助甚大,如何不讓他們心生感激
再加上自己的兒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跟著李歆霓學習劍術,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并不是單純的鄰居關系了。
在分別的這幾天,鄭屠戶一家皆出門相送,他們看著那個美麗的女子獨自一人,背負行囊,牽著白馬,手中持著一把寶劍,孤身一人行走天涯,卻也有一種孤寂凄涼之感。
他們默默的走在旁邊陪著李歆霓,直到走出了錦城城外,甚至沿著官道又送了很遠。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最終,李歆霓停下腳步看著身旁的鄭屠戶一家,李歆霓也對鄭屠戶一家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誰言只有達官顯貴、王侯將相之家才有友誼的存在,即使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也有深厚的情誼。
李歆霓能夠感受到鄭屠戶一家對自己的關心,不過此時仍然說道“已經送了甚遠,鄭大哥也趕快回去吧”
此時此刻,這是春日花開爛漫之時,官道兩旁的垂柳綠油油,嬌嫩的葉子隨著微風搖擺。
聽到李歆霓的話,鄭屠戶當即從一旁的垂柳折下一根枝條,然后遞給一旁的李歆霓,說道“我是一個粗人,不懂的分別之語,只能贈予你姑娘一根柳枝,還請李姑娘一路平安,希望還有相見的一天”
如今的大昌繁榮昌盛,更有無數的花本故事流傳于民間,大唐邊疆戍邊的將士何其多,在將士遠征之時,多有家人折柳送別,而送別折柳變成了一種風俗。
“好”
看到鄭屠戶手中的鮮嫩柳枝,李歆霓雙手接過來,然后珍重的放在了踏雪背上的行囊之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