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依舊堅持留在了原地,畢竟已經得到消息,當今大宋皇帝已經決定趕來驪山,前來拜見神鳥
他們天真的以為,若是當今皇帝來到驪山拜見神鳥,神鳥必然會見皇帝的,他們也會借此見上神鳥一面。
他們都沒有想過,如果神鳥連皇帝都不見又會如何。
而在這十天之中,驪山之上的守殿人也都沒有下山,畢竟他們都知道,神鳥剛剛進入神鳥殿中沉睡,他們的職責也正是在此,在神鳥沉睡之時負責守護神鳥的安危。
同時,他們也怕自己山上的人下山之后會遇到危險,從而泄露神鳥在驪山神鳥殿之中沉睡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驪山之上未曾走下人來,讓很多人心中都沒有了耐心。
就在這時,擁擠的村落之外突然傳來喧嘩之聲,然后便能聽到震耳欲聾的馬蹄聲,甚至地面都開始微微的顫抖,細小的石塊跳起。
“外面發生了什么”
“難道又有達官顯貴匆匆趕來”
村落之中的人連忙走了出來,臉上帶著疑惑向村外望去。畢竟在這幾日,有不少達官顯貴從汴京城的方向趕來,奴仆前赴后涌,美眷伴身,很是氣派。
顯然此時此刻的馬蹄聲,也讓他們誤以為是某個達官顯貴趕來,而打出來的排場。
然而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匆匆地從村外跑了進來,同時口中還大喊著,“官家已經到了官家已經到了驪山之下”
而就在那人跑進村落之中后,他的后方還有揚起沖天春天的灰塵,而站在村落之中的人向灰塵之中看去,這才看清這震動的大地是因為什么
原來是一群鐵騎,他們奔馳而來,故而引發了如此大的動靜。
而聽到剛才之人的呼喊聲,村落之中的人也才明白過來,顯然,這群鐵騎不過是當今大宋官家的開道之兵馬
而皇帝的車駕,顯然就在后面不遠了。
“皇帝已經來了”
“不知道皇帝能不能登上驪山”
“這下神鳥應當該現身了吧”
“能夠一睹神鳥真容,便在今日”
“”
聽到皇帝即將到達的消息,聚集在驪山之下的人頓時露出了興奮的表情,他們有些人已經在驪山之下等待了許久,希望終于實現了時刻,最會使人振奮。
他們臉上興奮的同時,也連忙讓開了上山的道路,畢竟他們也都是平民百姓,即使是達官顯貴,對皇帝也有敬畏之心。
畢竟是在此時此刻,更應該對皇帝恭敬。
畢竟他們還期待皇帝能夠登上驪山,見到神鳥,然后他們借皇帝之勢,從而也能見到神鳥。
錦旗招展,長槍如林,身著甲胄的士卒在前方開道,威嚴莊重,挺拔肅穆。而在后方,卻是一輛巨大的車攆,車攆周圍有華麗的絲綢懸掛,遮擋住了車攆之內的景象。
而在后面,更有錦旗在風中飄蕩,宮娥行走,陪伴左右,而在后方便是跟隨而來的文武百官,亦或是乘馬而行,亦或是乘坐車駕,連綿不絕,將有數里。
等到來到驪山之下時,原本站在驪山之下的人早就讓開了位置,站得遠遠的注視著皇帝的車駕,然后一些平民百姓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沖著皇帝車駕的方向跪拜。
要說在這片大地上什么最讓平民百姓敬畏
排在第一的便是神鳥
排在第二的便是祖宗先人
而排在第三位的便是皇帝了
而已經先來一步的達官顯貴見此,也不情不愿地跪拜在了地上,若是不跟從平民百姓如此,倒顯得他們格格不入,不對皇帝尊敬了。
隨著皇帝車輦的停下,宋徽宗趙佶并沒有急著走下車攆,還是跟隨前來的御林軍迅速將周圍包圍了起來,并且將周圍的百姓驅趕至了更遠的地方。
這讓最先來的人心中敢怒不敢言,不過又想到此時眼前的人是當今皇帝,心中的怒意也便漸漸的消失了。
過了片刻之后,宋徽宗趙佶這才走下了車攆,其身著一身大紅色的皇帝冠冕,面容肅穆,不過目光之中也帶著喜悅之色,畢竟是來覲見神鳥,如何不讓他心中高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