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齡較老之文官說道。
“既然還不知如何收復南方地區,那這件事便稍后再議吧,目前先專注于開國大典之事”
大殿之中的武將自然連忙反駁道,說話的同時他們不禁看向上方的石妙柔,等待著石妙柔最終決定。
“元人只知道剝削與汲取,恨不得敲骨吸髓,將我華夏漢人最后的價值也壓榨出來,但是我大明卻不同”
“回稟先生,建國大典已經在有序的準備之中,在明日大典準備之前,必將準備完畢”
安排完這件事之后,石妙柔的目光再次看向了大殿之內的所有人,隨即才意味深長的說道
“諸位都是從同康會底層上來的人,應該明白在我們同康會并沒有上下之分,也并不像元人那般行跪拜之禮,即使是舉行朝會,我這個同康會總管理者并不是所謂的皇帝”
雖然城中百姓面容多有菜色,但是他們的目光卻炯炯有神,心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如今這元大都,自從被我大明收復之后,與昔日在元人手中卻截然不同”
聽到這里,石妙柔微微點頭,她對建國大典并不太看重,所以對建國大典的準備情況,也只不過是詢問了大致的進程罷了。
“稍后派人將這皇帝寶座撤去,放置一個桌案即可”
“此時這座城已經不叫元大都了,就在昨日,我大明先生已經為元大都改了一個更好的名字”
“好”
石妙柔突然說道。
“今日是舉行建國大典之日,城中百姓都可進入皇城之中觀禮”
“我們一同前去”
“那可是曾經的皇城,昔日連靠近都不能,沒想到今日我們還能進入皇城之中觀禮”
“如此才能說明我大明之開明”
“對了,同康會給你分了多少田地”
“十畝田地,我家中只有五口人,所以分的比較少”
“你這兒還不錯,有的人只分了兩畝田地”
前去皇城的路上,百姓三三兩兩的并排而行,并且討論著城中的事情。
“那是因為那人家中只有一個人,自然只分了兩畝田地,不然僅憑他一人也無法耕種過來”
“有了田地之后,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回想曾經在元人的統治之下,我等哪里能有田地呢,城外那些所謂的田地,也都是城中達官顯貴”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日子只有越來越好”
“我們到了”
他們談論著,當抬頭之后,卻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皇城之前。只見高大的城門樓矗立在大地之上,道路兩旁有同康軍的士卒駐守,當看到有老幼經過之時,同康軍的士卒甚至還會出手攙扶。
若是有人拉著貨物經過,也會有士卒幫忙推行。
對此一幕,一直跟隨同康軍,或者聽聞同康軍事情的人自然一臉理所應當,但是居住在北平城中的百姓見此一幕,臉上皆充滿了驚訝與震驚之色。
他們簡直難以想象,朝廷的兵馬竟然還如此和善
正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在某些時候,朝廷大軍甚至比土匪還要可怕。
但是眼前的一幕,又不得不讓他們驚嘆。
他們小心翼翼的走進城門之中,心中還有些懼怕他們也不能進城,但當看到其他人進城之后,他們心中的擔憂瞬間消失。
穿過巨大的城門,里面恢宏、富麗堂皇的殿宇逐漸展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不禁極目遠眺,仰視瞻仰,口中不自覺的發出驚嘆之聲。
隨著時間的流逝,皇城之中的百姓越來越多,逐漸聚集在巨大的皇宮廣場之上。
開國大典正式舉行,石妙柔身著一身暗紅色的長裙,在朝中文武百官的簇擁之下,緩緩的從宮殿之中走出,然后沿著高大的臺階,向皇宮之中的社稷壇與天壇走去。
當石妙柔走出來之后,只見道路廣場兩旁站滿了百姓,當他們看到石妙柔的面容之時,臉上一同露出了震驚,隨即發出驚嘆之音。
“沒想到同康會的先生竟然真的是一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