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時候你讓春燕教教她。”
翌日一早,楊春燕妯娌幾個就開始挑選紅苕,做紅苕粉條。
挑出那些表面光滑、沒有被蟲子啃噬過的,沒露出去頭被曬青頭了的、個頭大的紅苕裝入籮筐,挑到水溝邊,倒入水中。
妯娌幾人都挽著褲腳,站在水溝里,手里拿著早就準備好的草把子,用力搓洗紅苕上面殘余的泥巴、削去兩頭和表面根須。
削掉的兩頭也舍不得扔掉,全都裝在籮篼里面,清洗干凈后拿回去曬干了煮熟后喂豬。
四人忙了一上午,才把小山堆一樣的紅苕清洗干凈挑回家。這時家里的籮篼,竹筐全都派上了用場,連曬墊都搬了一張出來,倒上了紅苕。
楊春燕去灶房拿了砧板和木板出來放在小方桌上,妯娌四人坐到桌前,將削好了的紅苕切成小塊。
裝滿了三個籮篼后,張秀香說道“大嫂,你和春燕在這切紅苕,我和秋月力氣大,我們去推磨。”
趙慧芳笑道“這么多紅苕,磨漿濾漿都費力氣,今年全靠我們自己來,悠著點哈”
“嗯嗯”
兩人抬著紅苕去了后院石磨前,開始磨漿,邊磨邊往磨心里加水。紅苕漿磨得越細越好,才能使紅苕的淀粉顆粒充分釋出,提高出粉率。
楊春燕兩人將今天需要磨漿的紅苕,全部切好送去后院,又把磨好了的紅苕漿抬到前院。
兩人搬了木梯出來,將吊布掛在階檐上的橫梁上面,在吊布下面放一口洗澡桶一樣大的木桶,往紅苕漿里加水將它稀釋后才開始過濾,這樣才能使渣滓和淀粉分離出來。
趙慧芳握住吊布上的手柄,不停的來回擺動,楊春燕一邊往吊布里添加紅苕漿,還要不時用木棒攪拌一下,使紅苕淀粉能快速漏出。
過濾完幾桶紅苕漿,木桶就裝滿了,楊春燕忙把里面的苕漿舀進桶里再倒大水缸里。
她揉著酸痛的手膀子,想著難怪以后的人即使有磨漿機,也不愿自己動手做手工粉條,正是因為做手工粉條太累,她們四個就磨漿濾漿,也要兩天才能干完。
張秀香和李秋月挑著最后兩擔紅苕漿過來,“春燕,第一遍濾完了么”
“還有一桶就濾完。”
做粉條,紅苕漿得過濾兩遍,濾好的漿液靜置沉淀后,舀干上面沉淀出來的清水,還有淀粉表面的油粉,下層的淀粉取出后濾干,掰成小塊曬干了才開始制芡糊,做粉條。
做粉條,周懷榮和周懷軍做的最好,楊春燕妯娌幾個只需把淀粉做好,剩下的就交給他們,到時候只需幫忙打打下手。
她記得做粉條的時候,先把淀粉用溫開水調成面糊,然后逐漸往里面添加淀粉揉粉,揉好了的粉團不能不粘手才開始漏粉。
做粉條好的火候也是特別重要,燒火工也是個技術活,一般都是周母在做。
鍋里的水沸騰后,將粉團放入鐵質的漏瓢里用力的擠壓,打擊。
漏粉的時候,火力不能太大;太大鍋里的粉條熟的太快,也不能太小,太小粉條容易黏糊結團。
粉條從鐵瓢的小洞眼里慢慢漏出,粉條下得太快,發生斷條現象,表示粉團太稀,得摻干淀粉再揉,使粉團韌性適中;如下條困難或速度太慢,粗細又不勻,表明粉漿太干,應再加些濕淀粉
粉條進入沸水鍋后煮熟后,撈入灶臺邊裝有涼水的大木桶里降溫,再用剪刀剪成合適的長度,放入大木盆里,再次用冷水降溫。
將粉條在盆里不斷擺動,直至松散為止,然后整理成束穿到竹桿上晾曬。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