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到白馬鎮,見木匠和周懷山站在人字梯上面安裝掛衣服的鐵管,擺在門口的貨柜就留了一個香煙柜臺。
周玉梅和羅海麗蹲在店門口,收拾散亂一地的紙箱和瓶瓶罐罐。
周懷安剎住車,停在門口,“姐,曉曦呢?你那些東西呢?”
“巧玲帶她去學校耍去了,店里的東西全賣光了。”周玉梅笑著站了起來,“我跟黎嬸說了聲要處理東西賣衣服,附近的人都來,洋火、手電筒,電池,針頭線腦的比平時便宜點,不到一個鐘頭就沒了。”
羅海麗接過話頭,“你沒看到,平時買鹽巴,打醬油醋,最多打一斤,聽說處理了,都十斤八斤的買,我們自己吃的,還是事先留下來的,不然也被他們搶光了。”
楊春燕覺得這年頭的處理貨特別好賣,只要比平時便宜一點,大伙兒都搶著買。
周懷安指著煙柜,“香煙咋沒處理?”
周玉梅笑道:“這個留著,一天賣二三十包,一天的開支就夠了。洋芋和冰粉籽、米粉那些,三哥帶秋霞來拉走了,她說在縣城買,沒我這兒便宜。”
楊春燕把小九兒從背篼里抱出來,“秋霞家的小吃攤,生意咋樣啊?”
周玉梅忙從兜里掏了塊辣椒糖給小九兒,“聽說生意好的那天能掙二三十,最差的時候一天也能掙十來塊。秋霞說,干兩個月,就能把欠下的賬還清。
兩口子愛干凈,性子好,做的東西味道也行,時間做長一點,生意應該還要好一些。”
周懷安笑道:“三嫂還擔心他們干不長,這不是做的好好的。”
周懷山:“秋霞兩口子在縣城鍛煉了一段時間,膽子比以前大了不少,兩口子準備再干一個月,就回尖山子遷戶口。”
周懷安:“我覺得還是海麗姐他們這樣好,村里沒分給田地,也不用交公糧,農稅提留,哪像我們,一年趕到頭,到最后就剩點口糧。”
干活的木匠聽后說道:“小伙子,有口糧也好啊,你們年輕不曉得,鬧饑荒的時候,就算你口袋有金餅子,也換不到糧食。”
周懷山聳聳肩,“農二哥哪來的金餅子,兜里連一分錢都沒有,不多囤點糧食,萬一哪天鬧饑荒,就只有餓肚子的命咯!”
楊春燕雖說曉得以后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糧食,但在這兒的,都是從那些年過來的,曉得餓肚子的滋味,都喜歡囤糧食。
要不周懷安為啥每年都要買兩千斤谷子囤糧倉里,就是吃夠了剌嗓子眼的苞谷面,高粱。
其實有粗糧吃還算好的,就怕天天吃紅苕吃到燒心淌清口水,也吃不到一頓粗糧。
周懷安幫著兩人把那些瓶瓶罐罐收拾好,周玉梅指著幾個玻璃罐子,對楊春燕說:“你們帶幾個回去裝蜂蜜、白糖。”
“嗯!”楊春燕看了看店里,“姐,你打算哪天開業?”
“折日不如撞日,明天陰歷初十,陽歷二十二號,今天把衣服掛好,明天就開業。”周玉梅笑著說,“大哥回去接嫂子他們了,你們也留在這里幫著我掛貨。”
楊春燕點頭,“這么多人,用不了多久,就掛好了。”
過了一會兒,周懷山和木匠就把掛衣桿全部弄好了,周玉梅付了工錢,把鋪子里面的雜物收拾干凈,就準備掛貨。
楊春燕讓周懷安看著孩子,幫著把衣服從包里拿出來,這才發現包裹里的衣服壓得皺巴巴的,掛起來一點都不好看。
她想起以前的服裝店,那些老板都是把衣服熨得筆直才掛起來的,“糟了,忘記買個熨斗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