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城。
大明皇帝儀仗,威嚴雄壯的從東門開出。
整座呂城噤若寒蟬,三千儒生目送嘉靖帝儀仗離開,眼神極度復雜。
這位雄主在三帝會盟時的表現,無疑是最強大、最有震撼力的
即便呂春秋宣布楚帝獲勝,但三千儒生都認可,嘉靖帝才是唯一的雄主
如此雄主,本應該值得他們依附。
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可偏偏在三帝會盟的最后一刻,嘉靖帝居然與呂春秋發生了沖突
三千儒生都郁悶了。
想要投靠大明,追隨嘉靖帝。
但恩師呂春秋明顯與嘉靖帝不是一路人,怎么辦
師恩大如天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即便天、地、君、親、師之中,君排在師之前。
但嘉靖帝這位君,只是儒生們心儀的未來君主,雙方還沒有實至名歸的君臣關系。
而呂春秋這位師,卻早已是板上釘釘。
三千儒生,或者曾經問道于呂春秋,甚至曾行過拜師禮。
即便最生疏的,也曾研讀參悟呂氏春秋中的圣賢章句。
然而,大楚天子隨后又當眾宣布,今后不再舉行三帝會盟,此次便是最后一屆。
儒生們震驚了
原本以為,這次會盟的過程已經相當精彩刺激。
不論是漢帝天子劍斷、楚帝蒼穹刻字、嘉靖力壓二帝,甚至呂春秋罕見的出手,都足以成為天下輿論的焦點
但儒生們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有幸參加了最后一次三帝會盟
從今以后,會盟成為絕響,天子文斗再不可能出現
楚帝好戰
儒生們對此事的解讀,出奇的一致。
他們一致認為,年輕的楚帝剛剛在會盟中被宣布獲勝,所以狂妄自大,將要開始她窮兵黷武的一生
楚帝枉顧天下圣靈的安慰,儒生們即便當面不指責她,背后也一定要口誅筆伐,讓全天下人看清楚帝的真面目
“人性,終究是逐利的。”
呂城文信侯府中,范離一邊夾菜,一邊說著這句話。
天色已漸黑。
在嘉靖帝離開后半日,漢帝劉協也離開了。
漢帝的離開顯得十分低調,幾乎讓人懷疑是趁著夜色掩飾,為避免尷尬,悄悄離開的。
與漢帝一樣在夜色中離開的,還有幾百名儒生。
范離剛才那番人性逐利的話,指的就是這些儒生。
雖然同樣是趁夜色出城,但儒生們絕對不是為了追隨漢獻帝。
他們幾乎是朝著完全相反的地方急追,那是大明國的方向。
“晉公高見,今夜只走了第一批人。”
“按照慣例,三帝會盟后,本侯要為眾儒開講一月。但看現在這番情形,接下來的幾天里,每晚都會有一定數量的儒生悄悄離開呂城,前往大明投靠嘉靖帝。”
呂春秋說著說著,自己也面露苦笑。
“我恐怕是呂氏歷代文信侯之中,開講時聽課學生最少的一位,慚愧啊慚愧。”
呂春秋連連搖頭。
范離也不想掃他的興,便轉移話題道“侯爺修為精深,竟能抵擋天子之威,本侯佩服。”
“我抵擋天子”
呂春秋聞言,撫掌大笑。
大笑間,一本古樸書籍漂浮在他頭頂,正是呂家重寶呂氏春秋。
范離沒有說話,靜靜的等待呂春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