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出兵十萬,征討大明。
此消息一出,天下震驚
所謂蟻多咬死象,況且楚、魏、漢、吳四國與大明的強弱差距,也并非螞蟻與大象的差距。
魏漢吳三國率先出兵,已是首戰告捷。
大明戰死一位總兵官、一位三邊總制,連總督胡宗憲都在陣前負傷,不得不退守堅城,等待萬歷太子提兵來救援。
如今,楚國出兵,在許多人眼中便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封神榜
原來它不是大明一統天下的象征,反而是一道催命符
聯盟各國躁動的人心,立刻就安分下來。
唯一受人詬病的,是大楚。
準確的說,是大楚的統兵元帥,晉公范離。
民間百姓的消息閉塞,并不知道大楚為何一開始不出兵,現在又突然加入討伐大明的隊伍。
直到范離率軍離開彭城,才有小道消息從楚國皇宮流傳出來。
“聽說,咱們陛下一開始就主張四國伐明,是晉公膽怯,不敢對大明用兵。”
“后來晉公看三國居然打贏了首戰,明軍實力也不外如此,他立刻急著率軍出征,其實是為了搶功。”
“咱們這位晉公,實力不過金丹而已,年紀更只是二十歲出頭。”
“老話怎么說來著”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嘖嘖嘖”
“終究是年輕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彭城外百里,范離并不知道,自己剛剛離開彭城,項沖就迫不及待在民間散布對他不利的謠言。
但是,即便范離知道,也不會放在心上。
名望這種東西,在亂世是實力。
登高一呼,便能群起響應。
但眼下,楚國不是亂世,甚至國富民強,頗有些盛世景象。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大人物名望的好壞,往往只是尋常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
百姓們只要有飯吃、有衣穿、有錢花,也不會太計較上層階級的善惡。
所以,項沖不論如何抹黑范離,對他的影響都極小。
畢竟,范離早就奸名遠揚了。
“報”
一名哨探騎快馬來到范離面前,下馬跪拜。
“邊關軍情。”
“萬歷太子率軍四十萬,與胡宗憲殘部會師云州城。”
“目下,云州城總兵力共四十五萬。”
范離擰眉沉思。
大明兵力,果然冠絕天下。
嘉靖帝并未御駕親征,只讓萬歷太子領兵,一口氣就集結了四十萬之眾
魏漢吳三國雖然屯兵云州城下,但一場大戰過后,能戰之兵恐怕不足三十萬。
萬歷太子已獲得兵力優勢,又有云州堅城做依仗。
此戰,他贏面較大
“主公”
一名衛戍軍的副將,聞聽軍報,面露焦急之色。
“強弱倒置,魏漢吳聯軍有危險。”
“末將請示主公,是否加快行軍速度,盡早趕到云州城戰場”
大楚全國兵馬,都在范離掌控之下。
其中二十萬衛戍軍,對范離更是絕對死忠。
此戰,范離帶走了一半的衛戍軍。
剩下一半留給范純,以便掌控國內局勢,不讓項沖作亂。
“加快行軍速度”
范離聞言沉思。
眼下,云州城明軍雖然新敗,卻有著數量上的巨大優勢。
若自己率領楚軍順利抵達云州戰場,伐明聯軍總數立刻增加到四十萬。
考慮到四十五萬明軍之中,有五萬是胡宗憲的敗兵。
對陣雙方的兵力,其實基本拉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