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專注的領域并不重疊,發生交集的機會一般不會太多。
“麥克尼的那些結晶,你這里還有嗎?”
陳非話音剛落,人工智能ai“亞當”自動顯示出了一份實驗材料出入記錄,大約庫存還剩138枚生物能量結晶,其中已經消耗掉了約41枚。
2號元素湮滅武器研發團隊負責人米諾·希頓毫不遲疑地回答道:“還有,還有139枚,其中一枚正在實驗當中。”
果然沒有白問!
人工智能無法得知近期被提取的最后一枚當前狀態,屬于完好、消耗中,還是已經消耗完畢。
“有沒有什么進展?”
陳非看到了人工智能ai“亞當”又羅列出了好幾頁,超過上百項的研究報告以及相關論文。
搞專業技術的不刷論文,擴散影響力因子,等于被地主白嫖的楊白勞。
“已經通過了基礎論證,‘種巢’生成的元素能量結晶可以用于制作元素湮滅武器,但是對應的元素湮滅公式還需要不斷調試。”
元素湮滅的核心奧秘就是元素系能量與晶能引發的特殊現象,元素湮滅公式甚至比核子武器的質能方程還要復雜,米諾·希頓帶著2號團隊的小伙伴們廢寢忘食的連續奮戰,進展卻并沒有想像的那么快。
元素湮滅公式是董事長蘭登先生給的,但是在此之前,卻沒有人熟悉這個公式,元素湮滅武器研發團隊的所有人幾乎都是在零基礎上接觸這個充滿恐怖破壞力的神奇公式,這也造成了對公式的改進和調整工作變得費時費力,還未必討得了好。
“預計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陳非沒有去看那些字數驚人的技術文檔,他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員,看了也是看白。
“目前主要卡在了公式上,說快搞不好下一秒就能找對方向,說慢,嗯……”米諾·希頓遲疑的撓了撓包裹住油膩長發的無紡布發套,一臉苦惱地說道:“大概會成為有生之年系列。”
并不是所有的研發最后都一定會有收獲,搞科研從來都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工作,有時候歧路才是正道(小藍片兒:副作用才是正療效),根本就沒有什么對錯可言。
所以這才是路易斯工業公司保留2號團隊的真正目的,多一個方向,意味著可能多一條出路,創意不應該被限制,反而需要更多的發散機會。
“我覺得你們可以借助一下外力,匯總所有的實驗數據,建立元素湮滅反應模擬公式,利用算力資源進行大規模推演計算,再加上隨機條件,用窮舉法模擬。”
陳非打算為2號元素湮滅武器研發團隊增加一個加速器。
既然有“行星級計算節點”這樣的神器在,而且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則都有現成的計算引擎,直接拿來用就是了。
核子武器都有模擬器,照貓畫虎的給元素湮滅武器單開一個專門的模擬器,在技術上應該沒有任何困難。
“用窮舉?這樣要好久!”
米諾·希頓倒吸一口冷氣,這個法子好暴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