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非主動掛斷了與斯蘭皇朝公主殿下的通話,直接自言自語般說道:“‘亞當’,我需要制作一個直徑不超過10的‘星門’,用于發送定位信號,推演一下技術可行性。”
到目前為止,完整掌握“星門”技術的只有人工智能ai“亞當”,原本的擁有者尼安德特一族早已經丟的一干二凈,就算是重新擁有這樣的技術,也找不到制造“星門”的核心材料。
陳非掌控著制造“星門”的重要材料源產地,安塔盧行星雖然被“撒加利”文明遺棄,生物資源匱乏,卻是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未開發處女地。
“行星級計算節點”立刻調配出計算資源,瞬間完成了模擬推演。
在陳非的肉眼ar視覺界面上投影出一個直徑一米的立方體,與目前正在使用的微型星門通訊裝置一般無二,同性能同尺寸,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可以優化的余地非常少。
“不需要外接能源,全憑自持能源。”
再次生成的推演結果并沒有縮小多少,直徑反而增加了一尺,因為“星門”是耗能大戶,如果沒有外接能源,自身就得配置大容量的超星晶以及能源轉換裝置,無疑要多占用不少體積。
“呃,需要外掛這么大的能量裝置嗎?”
陳非全憑一張嘴,可是掌握“星門”全部技術的ai卻不可能毫無邏輯的胡拼亂湊,沒有可行性的東西絕對不會放到他的眼前。
ada:自持供能最長運行時間1小時,縮小體積失敗
陳非明白過來。
“亞當”延續了微型星門通訊裝置的參考,這是ai學習模式的定式思考模式,由于缺乏對未來的推演,依舊滯留于過去的信息,沒能理解真正用意。
“我只需要運行1秒鐘,向目的地發送定位數據,手動定位,用完即自毀。”
陳非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要求。
“星門”單方面定位本地的坐標數據計算量會非常大,但是在連接固有坐標時,有了參照物后,相對坐標的計算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陳非所要求的是這個“星門”裝置的瞬間定位功能,而不是建立連接孔洞用于穩定通信,只要在連接的第一時間,將參照對應坐標信息發過來,由“行星級計算節點”在短時間內計算出定位坐標就足夠了。
在明確降低了要求后,人工智能ai“亞當”再次重新設計。
下一秒,一個金字塔形狀金屬構裝造物出現在了陳非的眼前,頂端一截示意可以扭動開啟這個形狀接近于四面立方錐形的微型星門,最大邊長并沒有超過10厘米,內置了一枚高級超星晶,足以維持1秒鐘的能量完全釋放。
不論是晶能塊,還是能量密度更大的超星晶,釋放功率無限接近于自身的容量,所以足夠支持的起“星門”這樣的耗能大戶。
質量758克,便于攜帶和隱匿,集成了工業科技和法術陣的設計。
“就是這個,把設計方案細節化,然后分解給我!”
陳非打了個響指,讓人工智能ai“亞當”將方案完善,開始著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