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場的不僅有云鹿書院的儒生、青龍門和普渡門的修者,還有不少聞訊趕來的京城百姓,大家都想一睹這場佛法盛辯的風采。
慧明菩薩帶著三位弟子早早便來到了場地,他們身著素凈的僧袍,神色平靜。
青龍門和普渡門的眾人也隨后而至,同樣精神抖擻。
懷慶端坐在午門城樓之上,身旁站著李皓、王貞文等大臣,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場即將開始的辯論。
隨著一聲清脆的鑼響,辯論正式開始。
慧明菩薩率先開口:“你們所謂的佛法,空談普度眾生,卻忽視了修行的根本。
眾生皆苦,若自身修行未到,何談度化他人?
天域佛法,注重自我修行,以證阿羅漢果位為目標,腳踏實地,步步為營,這才是真正的佛法正道。
只知鼓吹普度眾生,不過是虛幻的空中樓閣,難以實現。”
青龍門一位年輕修者立刻起身反駁:“菩薩此言大謬!大乘佛法以慈悲為懷,倡導‘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將眾生的苦難視為自己的苦難,這才是真正的佛法精神。
自我修行與普度眾生本就相輔相成,在度化他人的過程中,自身也在不斷精進,境界也在不斷提升。
小乘佛法只顧自身解脫,對世間苦難視而不見,這與佛陀的慈悲本意背道而馳!”
普渡門一位年長的修者接著說道:“正是如此,大乘佛法廣度眾生,可讓無數人脫離苦海。
而小乘佛法局限于個人的修行境界,如同井底之蛙,難以看到佛法的廣闊天地。
若天下修行者皆只求自我解脫,這世間又怎會有佛法的光明與溫暖?”
慧明菩薩出言反駁:“兩位施主巧言令色,卻難掩偽佛法的空洞。
小乘佛法注重基礎修行,一步一個腳印,從四諦、十二因緣等基礎教義入手,讓修行者真正領悟佛法的真諦。
你們所謂的佛法雖宏大,卻過于虛幻,難以讓修行者找到明確的修行方向,只會讓人在迷茫中徘徊。”
雙方你來我往,辯得不可開交,慧明菩薩不斷強調小乘佛法的純粹與高深,認為大乘佛法不過是后人附會,偏離了佛陀的本意。
而青龍門和普渡門的修者們,則以大乘佛法的普世價值與濟世情懷進行反駁,強調其對社會和諧、人心向善的推動作用,指責小乘佛法的自私與狹隘。
辯論持續了整整一日,直到夕陽西下,雙方仍僵持不下,誰也無法說服對方。
慧明菩薩面色陰沉,心中明白這場辯論并未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他雙手合十,向懷慶行了一禮,說道:“陛下,今日之辯,雖未分出勝負,但貧僧堅信小乘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正道。
關于換地與傳教之事,還望陛下能重新考慮,以小乘佛法在大奉傳播為契機,讓天下修行者都能走上正確的修行之路。”
懷慶神色平靜,緩緩說道:“菩薩,今日之辯,雙方皆有高見。
但這土地交換與傳教之事,關乎大奉的國運與百姓的福祉,并非一場辯論所能決定。
還望菩薩能體諒朕的難處,待朕與眾臣商議后再做定奪。”
隨著慧明菩薩一行人離去,這場佛法盛辯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