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王政的設想中,這尊舉國鑄就的智慧,不僅是一尊愛民如子,永遠理智的圣王,更是大秦的鎮國之柱,護國之神。
祂誕生于萬民的靈感,自然也可視為萬民之化身。
祂能夠隨時降臨在每一位秦國百姓身上,一身化萬千。
憑其超越道君,幾等道尊的位格,再兼有這寰宇星河,無處不在的特性,戰略意義自是不言而喻。
也唯有如此,“祂”才值得秦王為其傾注如此之多的心血,將完成大秦基業,萬世不墮的愿景寄托其身。
而“祂”越強,便越招人忌憚。
就如秦開和樊於期所擔心的那般,此事一旦得成,那元神和世家必定會迎來極大的壓迫,君王集權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王與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將會徹底崩塌。
若非是秦王威望至深,又有諸多支持,想要完成此等大業幾乎是天方夜譚。
不過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雖耗盡萬般心力與舉國資源,但如今的“祂”仍處于初生期,尚有諸多未竟之處。
就如那無所不在的特性,唯有少數元神真仙,方能承接其偉力,而不至于自潰。
可即便如此,對秦國而言,仍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巨大加強。
就如此刻的“王賁”,便被硬生生拔高至了道君層次!
即便是聞名諸天的血神子秘術以及佛門應身法,也遠遠做不到將一具分身,憑空拔擢至道君層次的地步。
道君者,掌道之君也,非得是將一條道途修出道果,煉就道則者方可稱君,哪怕是分身傀儡,亦需如此。
就如昔日的唐老魔,本尊以血海入道,而三大道君分身亦是各掌一道,陰山鬼帝的幽冥鬼道,萬蟲老祖的神道以及那尊九幽原生魔神的殺戮大道。
若無道果支撐,僅有修為的道君,不過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由此可見,“降臨”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
而慶卿亦是敏銳的察覺到了此刻的“王賁”已經觸及到了那層門檻,這才悍然出手,意圖摧毀“祂”降臨的容器。
慶卿雖然有過逆殺道君的偉跡,但那次刺殺亦是天時地利人和完美交織的結果,哪怕外部條件不發生任何變化,也難以復刻。
僅以正面對壘而言,道君與元神之間依舊是不可逾越的大境界之別。
慶卿的想法很好,也覷準時機,成功接觸到了“王賁”的軀體,然而昔日無往而不利的殺戮意志此刻卻遭遇了滑鐵盧,其對“王賁”肉身的破壞遠遠不如預期,崩解只是持續了片刻,便又被穩住了。
與此同時,“王賁”的攻勢同時到了,在外界看來依舊是平平無奇的直拳,甚至還不比尋常武夫,然而在樊於期眼中,卻如蒼天崩塌,世界破碎。
一陣陣似真似幻的海潮之聲在他耳邊響起,那是無數世界能量蓄積而引起的潮汐波動。
面對這極盡恐怖的一拳,樊於期不得不停止蓄勢,橫戟格擋,可即便他全盛之時都不是王賁的對手,更不用說如今的他還身受重傷,而“王賁”反而受到極大加持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