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去過幾次東來順飯莊,古典的銅鍋涮出來的羊肉讓人回味無窮,而且他調醬汁的水平也是一絕,不管是北方的麻醬韭花流還是南方的干碟香油流,都能整出非常棒的口感。
和同學一起吃飯都是由他親自作為“調香師”,可以說是非常有效地緩解了南北矛盾
可惜在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領域,他還是無法做出有效的制衡。
等攤位前的其他人都坐定,李諭過去問道“丁老板,怎么不見涮羊肉”
丁德山用毛巾擦了擦汗“爺你真是開玩笑,你看我的小攤位哪有條件做那個”
“你可以的”李諭道,心里卻說“因為我還等著哪。”
丁德山被他說的滿頭問號“要不先吃碗面”
“叮叮”
李諭丟下8個銅板,“一碗羊肉雜面,我也嘗嘗丁老板的手藝。”
丁德山自信滿滿“您放心,在東邊半片城,就吃不到我這么好的羊肉雜面”
丁德山的手藝沒的說,量也很大。一碗面下肚,李諭才感覺腹中滿滿。
趁著時間還早,李諭在街上又轉了一圈,街上攤位賣的東西都不貴,集中在幾文錢到十幾文錢之間,只是品種不算多。
吃飯買東西的普通百姓也都很樸素,像丁德山一碗面賣四文錢,很多人還是要貨比三家,往往會在四文錢的面和三文錢的包子之間猶豫半天。畢竟對他們而言,能吃飽肚子就夠
晚清的百姓絕大多數活在溫飽線上下,每天的開銷基本不會超過20文錢,放在現在的話,差不多是四五塊錢的樣子。
但那些權貴們可就不一樣了,豪擲千金也不在話下。所以說,晚清的社會絕對是朱門酒肉臭
正準備往回走時,李諭看到一個外國人從一戶大門中走出。這個老外年齡不小,差不多六七十歲,但是精神還不錯。
里面的人朝他鞠了一躬,老外也回了一禮,然后戴上帽子,神情漠然地走開了。
這時候見個老外蠻稀罕的,李諭跟在了他后面。
老外走了幾步,在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身邊停了下來,他蹲下身子,說道“老漢,你為何在京師行乞”
這個老外中文說得還很不錯。
老乞丐沒想到洋人會主動同他說話,愣了半天才回道“洋大人,您肯定不懂我們這一行了,我們只有在城里才能討到夠份的干糧啊”
老外點了點頭,感覺這句話確實問得有點多余,從兜里掏出一枚銀元丟給他。
老乞丐聽到碗中的那聲脆響,眼睛都呆住了,捂著銀元不住得感恩“謝謝洋大人,祝您長命百歲不對,是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外道“你說的不對,你們的萬歲是說給皇上和太后聽的。”
老乞丐似乎不管那一套,直接問道“你們洋人為什么不滅掉清國”
老外并沒有回答,反問道“你覺得我們滅得了嗎”
“當然了”老乞丐指了指遠處的一根電線,“發明出那根電線的人就能推翻清國”
老外苦笑一下,不置可否,站起身走開了。
一個乞丐都能說出這種話,看來這大清朝的子民,已經快要管不住了
李諭想起范熙壬昨天的邀約,立刻回到了同文館藏書樓,發現他已經再次看起了昨天的數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