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韙良把李諭和范熙壬帶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這里堪稱一個小藏書室,后面滿墻的書架全是英文原版書。
說起來,古時候的書籍價格是極高的,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
舉個例子,曾國藩作為超級寫日記達人,曾經事無巨細地記錄了生活中的各項瑣事,他就曾經寫到過自己的各種日常支出
1841年,曾國藩在北京住,租房子花了10000文,是月租金,一共18間房;
然后買了兩斤鮮肉,花了40文;
又買了一套朱子全書,竟然花了4000文
其他羅列的項目還有很多,什么1000文的皮靴,500文的烤鴨,1000文的門簾,總之巴拉巴拉寫了一大堆,好幾十個項目,猛一看就像是小學生在水文
單從前面那三個比較有特殊性的可以看出,兩套半朱子全書就可以在北京租上一個月18間房的大宅子
這是什么概念
而且后來曾國藩又買了一套子史精華,也是花了4000文
雖然這兩部書都是大部頭,但一部書算下來就可以買200斤豬肉普通人家是很容易在二者之間做出選擇的用一句流行語說,排骨它不香嗎
即便放到現代也是難以理解
可能這也是導致古代文盲率極高的一個原因,寒門難出貴子啊
以上還只是國內出版書籍的價格,如果是丁韙良架子上的那些英文原版書,價格更是奇高無比。
當然,現在的英文原版書也不便宜,但是和清末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
丁韙良讓李諭和范熙壬直接就座,自我介紹了一下“吾姓丁,名韙良,字冠西,祖籍美利堅合眾國。”
對于他的身份而言,做自我介紹是很高的禮儀了,畢竟現在丁韙良可是有著朝廷三品頂戴的。
李諭和范熙壬連忙站起來躬身行禮,然后也重新做了自我介紹。
李諭此時回過味兒來,“冠西”
好家伙,丁冠西,有點意思
丁韙良和李諭又聊了聊科學相關的話題,李諭這些方面太拿手了,他從雙縫實驗說到光譜理論,從萬有引力公式又談到開普勒三定律,從復數空間談到歐拉恒等式
一連兩個多小時,別說物理教習施德明了,就連丁韙良都有點跟不上節奏,不時打斷李諭,然后從身后的書架上翻找對應理論的書籍來查找印證。
其實李諭已經是控制著自己了,談到的都是十八世紀的最新科研成果,并沒有“超綱”。要是說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他們更無法接受,而且這兩樣東西還沒有誕生,此刻還是“兩朵烏云”,說出來太驚世駭俗。
即便如此,很多東西丁韙良自己也沒有學習過,比如雙縫實驗以及歐拉恒等式,他僅僅是知道而已,根本沒有研究過,就連在書架上找書都挺花時間,好幾次還是李諭幫著他找到對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