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的王府基本上都建在紫禁城北邊,準確點說是在后海兩邊。
如今恭王府名氣最大,大部分是因為和珅這個清朝第一巨貪。
恭王府最初就是由和珅營建,在被嘉慶抄家后,將這座府邸賜給了乾隆最小的兒子慶王,所以開始是叫做慶王府。
慶王這家子傳到了奕劻時,奕劻又奉旨搬出,然后朝廷把王府又賞給了恭親王奕,所以就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恭王府”。
之后奕劻搬進了琦善的舊宅,遂成了如今的慶親王府。
慶親王府離著恭王府并不遠,只隔了兩條街,雖然沒有恭王府那般氣派,但少說也有兩三百間房。
李諭和丁韙良來到慶王府,通報之后跟著一個管家進了大門。
在大廳外,他們兩人看到奕劻的兒子載振正在指揮幾個雜役安裝一臺碩大的水晶吊燈,旁邊還有翻譯官瑞征。
這個瑞征不在衙門里做事,倒是來幫載振搞起了家具。
“小王爺,這臺吊燈是奴才親自安排人聯系意大利使臣選的,純手工打造,貨真價實的羅馬貨”瑞征在載振身后點頭哈腰著說。
載振看著被雜役們慢慢抬起的水晶吊燈,的確是富麗堂皇、高貴奢華。
這才配得上親王的身份
載振和他父親奕劻一樣,顏值很高,他后來做了大清商部的尚書,在1906年發行的大清最早的銀行紙幣上,還印有他的半身像。
載振微笑道“不錯溥偉平時動不動就給我炫耀他們恭親王府的東西,我看這吊燈他家里準沒有”
奕死后,繼任的是他的孫子溥偉,但其實恭親王這一脈在朝堂上已經沒有什么話語權了。
不過奕把持朝政多年,王府里好東西很多,再加上恭王府本來就是慶王家的,現在載振看到溥偉的樣子心里多少不太舒服。
而且他們兩個人年紀差不多,都是20歲出頭,攀比心很勝。
旁邊的瑞征順著說“恭王府里都是些老東西,咱這個可不一樣。我跟著老爺去過好多個使館,他們洋人都沒這么好的東西”
“這三千兩銀子花得真是太值了”載振越看越滿意,對干活的幾個雜役喝道“你們幾個給我小心點,如果磕碰著一絲一毫,我就有你們好果子吃”
雜役們唯唯諾諾答應著,三千兩銀子,給他們吃上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有點閃失,不然十輩子都不夠賠的。
李諭看著卻很可笑,朝廷現在背著那么大的債務,這些王公貴胄卻只是為了一盞燈就豪擲三千兩,大清能撐到現在真是個奇跡
載振挪步欣賞著吊燈,余光終于看到了廳外的丁韙良,連忙道“哎呦是總教習先生,有失遠迎,怎么進來了也沒招呼一聲”
他快步迎出來,丁韙良伸出手,和他握了握“我看王子正著迷于如此美麗的藝術品,就沒有打擾殿下。”
載振道“總教習真是說笑了”
“砰砰砰”
瑞征沖過來就朝著丁韙良連磕了三個頭,說道“學生見過老師”
“你這是干什么”丁韙良立刻扶起瑞征,“我都說了,以后見我握手或者鞠躬即可,這種大禮還是不要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