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其實心中也想要回東北三省,畢竟那可是自己的龍興之地,但是俄國現在屯兵賴著不走。日本雖然有心插手,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他們是想趕走俄國自己占有東北。
唯獨清廷夾在其中,兩邊受氣。
丁韙良確實不太關心政治上的事,他只想搞好自己的教育事業,但是國際形勢多少還是知道的,說道“俄國與日本國均虎視眈眈,王爺自然是要斡旋其中。”
奕劻卻道“斡旋什么,勉力維持罷了,一切還需要太后乾綱獨斷。”
奕劻是真擔不起責任
要說起來,去年的辛丑條約最后落款,其實是他和李鴻章一起簽的字,但不知為何后人只記住了李鴻章這個“賣國賊”,他反而置身事外。
現在辛丑條約原件都還在,最后簽字的地方,確實很難看出是哪幾個字。李鴻章簽的有點像“肅”字,對應他肅毅伯的爵位,旁邊奕劻的簽字就太難以辨認。
反正這種地方寫真名字太丟人了
現如今李鴻章這個大清國最懂洋務的人已經死了,很多事奕劻自己反而是真的搞不定。
所以他也準備多學學洋人的東西,了解一下西學,懂懂洋務。
要不是他太多事務纏身,真的想和李鴻章一樣去歐洲列國轉幾圈,瞧瞧為啥別人就這么厲害。
奕劻走進主廳,看到那盞水晶吊燈,心中的煩悶心情消減了不少,又嘖嘖稱道“洋人有些東西確實是看著新奇。”
載振插話說“父親,裝上它之后,咱們的大廳就亮堂多了,以后就是打牌,也愜意許多。”
瑞征這時候也不研究對對子了,立刻迎過去,“老爺,這燈是真真兒的意大利貨,買過來可花了不少周折。”
奕劻比較滿意,說“花了不少銀子吧。”
載振道“不算多,三千兩。”
“三千兩”奕劻有點不滿,“宮里的京燈一盞不過一二百兩,這東西就要三千兩”
察覺到奕劻的態度后,載振立刻看了看瑞征說“這是你買的,你說吧。”
燙山芋一下子送到手里,瑞征只好硬著頭皮說“老爺,禮制里并沒有規定洋人的吊燈屬于逾制,所以我就想著挑個好的”
奕劻的謹慎是有道理的當年和珅被抄家時,地庫里就發現了皇家專用的京燈,這一條當年是加在他的死罪中的。
奕劻琢磨了琢磨,說“行了,以后出門不要再提這事,如果有人問起,就說是花了三百兩買的淘汰貨。”
奕劻一下子去掉了一個零,載振心中暗叫不爽,這個13是不能在溥偉面前裝了,300兩說出去還不夠自己丟人的
他們這些個公子哥,警覺性和奕劻這種老狐貍還是差了太多。
吊燈的話題只好過去,丁韙良才能叫過來李諭,給奕劻介紹了一下。
是的,當時辦事就是這么麻煩,過了大半個上午,才切入正題。
奕劻經常和丁韙良接觸,有他擔保,自然一點不擔心“很好,我大清如果多幾個這樣的人才,何愁大事不成”
李諭心中暗笑,你大清現在就是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但是口頭上還是連忙稱道“王爺抬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