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瓦爾德是馬赫的忠實支持者,很快就跟上了火力進行第二輪輸出。他其實是個化學家,后來還拿了化學諾獎,主要研究的領域是催化劑方面。
不過他也是最和玻爾茲曼較勁的人,兩人堪稱學術領域的死對頭。他們之間的爭論雖然沒有后來愛因斯坦和玻爾的學術辯論那般驚艷世界,不過在二十世紀交際的時候也絕對說得上是學術圈的小焦點。
奧斯特瓦爾德以“克服科學的唯物論”為題,在物理學報上力挺馬赫,反對李諭的論文,聲稱“能量是唯一真實的實在,物質并不是能量的負載者,而只是能量的表現形式”。
李諭后來看到他的文章時其實也是有點說不上的感覺,但也深知他絕對不可能懂得二十一世紀都未被廣泛接受的弦論。弦論中有個論調就聲稱物質來源于能量,不過這種未被證實的東西,李諭也無法分清。
第一輪炮開完,普朗克和盧瑟福才姍姍來遲,不是他們不敢開火,實在是當時他們都是小口徑炮,沒法和大佬們相提并論。
現在普朗克沒什么名氣,而且他和玻爾茲曼關系也不算好。但普朗克在微觀領域的認知顯然要更進一步,甚至就連玻爾茲曼常數都是普朗克真正推導出來的。
普朗克最擅長的是躺平、佛系,壓根不想搞什么爭論,他只在一份小報刊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個新的科學真理照例不能說服對手,只能是等到對手們漸漸死亡,使得新的一代開始熟悉真理時才能貫徹。”
看人家這態度
盧瑟福現在也只是小角色,他發聲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導師湯姆遜都站出來了,自己也得緊跟其后。
總之現在只要是懂點熱力學的都開始爭論起來,甚至歐洲的大學也在公開討論著這個課題。
其中就包括利物浦大學的巴克拉,這位主是19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不過他現在正在讀大學,對于李諭的論文可謂是小迷弟級別的推崇。
他研究的領域是x射線,在之前看到李諭提出的對x射線很可能是電磁波并且可以做衍射實驗后,簡直癡迷了
而他多年后也正是因為做出了x射線的散射實驗拿到了諾獎,在后世對他的采訪中,曾經不止一次提到了早年求學時李諭論文對他的重要啟發。
所以雖然他不太精通熱力學,對數學也不擅長,不過既然“精神領袖”都說話了,那還有什么好講的而且如果想要做出實驗,晶體就必須有整齊的原子排列。
課堂上,利物浦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洛奇讓學生們對李諭的觀點自由討論,當其他的同學拿著奧斯特瓦爾德的觀點反對李諭的文章時,巴克拉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李諭
“電子都發現了,為什么不能有原子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早就有了鐵的證據,你們總不能說電子也是能量構成的吧”
但是同學們的問題也都很尖銳“不能驗證的至少不能說對。”
“如果物質都是原子構成的,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種不同形體。”
巴克拉據理力爭“那你說,唯能論可以驗證嗎既然都不能,你為什么一定說原子論是錯誤的而且誰說原子就都一樣,難道你的化學課也白上了”
好嘛,這位巴拉克如果參加辯論會,一定可以當個優秀的二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