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英國的第三天,載振在亞瑟王子的帶領下,在白金漢宮給愛德華七世遞交了國書,國書落款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而且大部分還是光緒親筆手書。
不知道光緒在寫這封國書時是什么心情,他肯定是真的想熬死慈禧吧,心中多少也帶了一絲對做了幾十年王儲的愛德華七世的那么一絲羨慕之情。
本來過幾天還會有加冕儀式,不過愛德華七世最近病情有點嚴重,只能推遲典禮。具體日期沒有確定,但專使團既然已經完成賀禮,就在倫敦開始了考察任務。
他們最看重的是英國的議會制度、外交、軍事、金融等領域,第一趟就先去了威斯敏斯特宮,也就是英國議會所在地。一直到現在,英國的議會也被稱為威斯敏斯特議會,都是在此舉辦。
梁誠、黃開甲對君主立憲制很上心,一直不斷給載振灌輸英國這套制度的優越,但是他們講起來實在是太教科書式了,各種君權、民權、議會、內閣、權利分割的名詞搞得載振頭都要炸了。畢竟他們是在美國學的習,三權分立和君主立憲還是有很多不同,他們也只是從書上學來的。
載振直接對李諭說“還是你平時說話簡單,你說說”
李諭其實壓根就不懂政治,只好用自己初高中學到的歷史知識回道“貝子爺,其實很簡單,你這么理解,孟子不是說過民貴君輕嗎,其實也就是現在看到英吉利國的民權重、君權輕。一切涉及賦稅、軍政、法令的重大事務都經過議會定奪,君主只需要簽字畫諾就成。”
載振說“這么說我就明白了不過此事肯定還是要回去經過太后定奪。”
很好你家太后歸西了都沒開始搞君主立憲。
只逛完威斯敏斯特宮,載振就有點乏了,他問道“倫敦有什么好玩的”
楊來昭迅速響應“咱們可以去泰晤士河劃船”
這在當時的倫敦的確是一件非常愜意與優雅的事。
載振立刻同意,他們來到碼頭,只不過船確實小,一艘只能坐兩三個人。他們一行里只有李諭游泳好,載振于是拉上了李諭一起。
船行在泰晤士河上,還真像曾經在黃浦江上觀看外灘。
載振看著岸邊的建筑,問道“為何英吉利國如此強大”
李諭搜索了搜索腦海,好在以前多少學過外國歷史,尤其是英國這種近代強國,紀錄片也看過不少,就按著大國崛起的內容給載振泛泛講了講。
雖然都是浮光掠影的知識,但對于載振來說基本上就是醍醐灌頂。
載振訝道“先生竟然在政法一途也有如此見識,不若等我回去給先生寫封推薦信,朝中正缺人才。”
李諭連忙大大地搖頭“貝子爺,我不過略知大體輪廓,要是說到具體的細節,我就一竅不通。”
“實在是可惜。”載振隨口道,但很快又沉浸在兩岸的風景建筑之中。
既然上午去了威斯敏斯特宮,下午自然就要去旁邊緊挨著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敏寺,本來愛德華七世的加冕儀式也會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辦。
“貝子爺,西敏寺是英國國王加冕及婚禮舉行之地,也埋葬了眾多英國國王。”依然是梁誠給載振做著介紹。
載振想了想說“怎么英國的皇陵和禮堂建在了一起”
“啊,這這是人家的傳統吧。”梁誠沒想到載振的思維這么活躍。
“傳統”載振喃喃道,“原來如此。”
教堂中埋葬了很多名人,也有許多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