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其實已經有很多天文學家開始懷疑冥王星的存在,說起來還和海王星的發現有點關系。
在最初天王星發現后,人們發現它的軌道計算數據和觀測結果明顯不符,所以猜測有一個大質量天體存在,影響了天王星的軌道。
后來經過數學計算,對,就是單純通過觀測數據進行計算,亞當斯和勒維耶竟然直接給出了新行星的軌道參數,然后就果然發現了海王星。
這就挺神奇的
所以海王星才被稱為筆尖下的行星。
可現在的情況是,即便加上海王星,依然不足以讓天王星的軌道發生那么大的變化,肯定還有其他天體在攝動天王星。
所以很多人想要找到這顆神秘的行星。
早在八年前,1894年,美國的一位商人羅威爾就建造了私人天文臺,目的就是尋找這顆神秘的行星。他后來還給計劃起了個名字“x行星計劃”。
x即未知,也就是尋找未知的第九顆行星。
但一直到他去世,也沒能看到冥王星發現,因為真的太難找了茫茫星空中找一顆新行星的難度,真的就是大海里撈針,一點也沒有夸張。
其實后世的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冥王星也很模糊,主要是它太小,就像我們可以看見很遠地方的高樓大廈,卻不一定看見幾米外的螞蟻一樣。
但李諭卻有自己的優勢
在冥王星被除名后,李諭出于學術的需要以及個人愛好,曾經詳細計算過冥王星的軌道和周期,算是他一個小作業。
他對這些數據太熟了,只需要花一點時間在特定的位置找到它就行,然后拍下照片。
雖然數據了然于胸,李諭尋找冥王星還是花去了好幾個晚上,直到第四天的夜晚,他才激動地拍下了兩張照片,并且用專門的天文比較器做好了底片。
上面可以清晰對比出一顆星星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就是它
找到了
李諭激動的一晚上沒睡覺,洗好照片后,連夜對數據進行抄寫記錄,然后寫下了冥王星發現的論文。
論文不用很長,他只需要放上決定性的兩張照片,然后給出軌道參數,以及預計出現的位置,到時全世界的望遠鏡都會對準那片天空。
就讓我們一起凝視夜空吧
而且李諭很清楚地知道為什么冥王星被除名,所以他在后面又附上了一些對于柯伊伯帶的預測。當然,現在還不能稱為柯伊伯帶,李諭給其取名外行星帶,距離太陽大概四五十個天文單位。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人們對太陽系大小的認知。
第二天,雖然一宿沒睡,李諭依然神采奕奕,一點不困,仿佛喝了十罐紅牛。
一直計算并整理到下午,他終于謄寫好了論文,檢查無誤后,就趕到了皇家學會。
哈金斯會長此時正在愜意地喝著一杯下午茶,剛抿了一口,就看到進門的李諭,他雙眼布滿血絲但是神情容光煥發的樣子有點驚到了他。
哈金斯指了指自己手里的紅茶“不好意思,今天喝的是阿薩姆紅茶,不是中國產的祁門紅茶,你要喝一點嗎”
“我不喝阿三的阿薩姆奶茶”
李諭把手中的稿子放在哈金斯會長面前,“你看看這個。”
哈金斯會長看到論文名字時一口紅茶直接噴了出去,他激動地拿起論文,有點顫抖地念道“論海王星外新行星的發現與軌道參數你你你你在海王星外發現了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