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諭也是看得有趣,難怪那么多當父親的喜歡女兒,確實招人疼愛,否則裕庚也不會走到哪都要帶著兩個寶貝女兒。
李諭說“沒有關系。你們明天真的要去巴黎大學”
裕德齡認真說“當然要去,不僅我和妹妹,父親和哥哥也會去。難得能聽到一個自己國家的人在法國的大學演講,以前想都不敢想,所以就算是聽不懂,我們也要去捧個人場。”
李諭竟然聽得有些感動,真是他鄉遇故知啊晚清派出去的留學生大多去了美國和日本,基本沒有來歐洲的。
裕德齡又問“你在巴黎大學演講,是要用法語嗎”
李諭尷尬地說“我不會講法語,只能用英語。”
裕德齡“哦”了一聲“那我知道了。”
心中卻想哈哈,原來大學問家也有不會的嘛
或許以后李諭有時間了會學學法語,但是現在來說,復雜的語法對于他來說是個大麻煩事,太需要投入時間。
第二天一早,一輛汽車停在了公使館門口,開車的是昨晚的讓佩蘭。
佩蘭摘下帽子,對等在門口的李諭說“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英國見過,這也是最新款的汽車。”
李諭微笑說“我見過,而且還開了皇家學會會長哈金斯的戴姆勒牌汽車。”
佩蘭介紹說“這臺車是雷諾產,不過不是我的,是校長先生的,特意囑托我用來接你。”
現在汽車如此昂貴,巴黎大學給與李諭的禮遇算是很高了,就相當于后世派了輛勞斯來斯。
雖然現在馬車也是很有地位的出行方式,不過汽車這種新鮮事物顯然更符合推崇創新的大學的作風。
車輛發動后,佩蘭情不自禁地給李諭講起這臺汽車“別看雷諾四年前才剛成立,他們的產品卻棒得沒話說聽說還研究出了一種叫做渦輪增壓的技術申請專利,真想體驗體驗啊”
好家伙,渦輪增壓原來這么早就誕生了
要知道,在李諭曾經生活的二十一世紀,仍有很多人篤信渦輪增壓是一項不穩定的技術。尤其是在美國,很多人仍然極度迷戀大排量自吸。
新技術的推廣總是需要不小的代價與阻力,不過此時的汽車產業還是起步階段,各種技術也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
佩蘭的駕駛技術比李諭好不少,平時肯定沒少開車,佩蘭繼續說“可惜太貴了,這臺車要3000法郎你敢信哎,我是真想有臺車去參加賽車比賽啊”
看來100年前的男人也是無法抵擋汽車的魅力,愛得要死要活。而且這些曾經教科書中的大科學家們,在生活中也都如此接地氣。
3000法郎是個大數目,差不多是尋常工人10年的薪水總和。
他提到的賽車比賽現在也已經有了,雷諾正是靠著汽車賽事打響了名頭。
賽車絕對算是雷諾的傳統,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雷諾也擁有最高級別的1賽事車隊。挺難的,畢竟1每年僅有十到十二支參賽隊伍。
二十世紀初的城市都不算大,車子很快就到了巴黎大學。
佩蘭帶著李諭走進一家禮堂,校長格雷阿爾站在門口迎接,佩蘭給他們做了介紹。問過好后,校長說“很榮幸能請到一位優秀的青年科學家來到我們學校做演講。”
李諭道“來到貴校,當然是要互相學習”
“請進很多學生與講師已經等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