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章的教練處下轄學務股和校兵股,其中學務股的提調便是李純。
總之李諭感覺今天碰到最多的就是直系一派的將領。
李純在宴會上坐在李諭下首,也幫著曹錕灌了張勛一頓酒,李諭是有印象的。
李純后來成了長江督軍,人稱“江蘇王”。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受馮國章的影響,此人也熱愛教育,后來在天津用他的字“秀山”為名建了三所小學;還給南開大學捐了50萬銀元,并建了個“秀山堂”。
現在李純就管著學堂的一些具體事務,如果說馮國章是校長,李純就是校長助理。
李純帶著李諭走進自己的辦公室,“先生請坐難得有個懂科學的大學問家來我們這兒,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前大伙都覺得當兵的是或者混混,拿我們當沒文化的大老粗,畢竟都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嘛。”
李諭笑道“將軍幽默啊。”
當年讀書人也確實都不愿意當兵,這是實情。本來認字的就不多,認字的又不愿意當兵,部隊文化素質可想而知。
李純嘿嘿一笑“其實咱也是知道的,現在沒點文化打個仗都打不明白。馮總辦與段總辦都是留過洋的人,其實咱也看得出來,只有文化人才能往上走,沒文化只能當個往前沖的炮灰。”
“沒錯。”
李諭發現這位長江督軍李純確實還是懂點道理的。現在是亂世,當兵的風險很高,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盡可能爬到高層是最保險的,最起碼比當個小兵強多了。
“現在北洋軍的學堂中有多少學生”李諭又問道。
李純說“如果算上段總辦管理的幾個短訓學堂,也有差不多近千人。”
參謀學堂、測繪學堂、武備學堂都是短訓班性質,由參謀處總辦段祺瑞兼任三校總辦。這種短訓班也培養了不少知名人物,比如陳調元、吳新田、楊文愷、師景云等,他們都是后來的將軍級人物。
看吧,段祺瑞和馮國章真就是一直針尖對麥芒。
李諭點點頭,“如果能把這些人培養成骨干,然后灑向各地編練的新軍,就能夠最大程度提高效率,確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袁世凱確實也想這么做,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于公,可以迅速培養一批軍官以及各地開設的陸軍小學堂的總教習或者督辦,能夠提高整體的軍事力量;于私,則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控制全國兵權。
能看得這么深遠,又能照顧自己的利益,袁世凱也算下了一盤大棋。
李諭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桌子上放著好幾支不同型號的步槍。
李純注意到李諭的視線,說道“下頭有的士兵覺得槍不好用,交到了兵備處。兵備處以為是將士們胡鬧,就吵了起來,我昨天正好看到,就拿過來看看。”
李諭對軍事了解不深,但畢竟也是學過機械設計的,同學中有不少軍迷,有位舍友甚至考研專門考了一個叫做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的專業。
受他影響,李諭多少懂一點,且二十世紀初的武器還沒有多么先進,原理并不復雜。
就比如眼前這支步槍,哪怕看過抗戰劇的也能發現它有點問題此槍的槍機竟然是直拉式。
不管你看過哪部抗戰劇,神劇除外,因為沒看過,不確定里面的設定嚴不嚴謹,也不知道以前打仗到底抹不抹發膠,反正你都會看到,里面士兵用的步槍在打完一發子彈后,都是旋轉后拉換子彈的,槍機很短、換彈效率很高。
但是眼前這支步槍的槍機竟然就在屁股上面,拉動槍栓是直進直退,即直拉式槍機。
直拉式槍機拉栓費力、行程過長,因而射速慢,而且很容易出故障。